轉眼又過去幾日,慕容復再次擺宴,正式將承澤過繼給了小七。
次日,慕容復又將小七冊立為了燕王妃,並上報給了朝廷。
而徽宗得知此事後,自是龍顏大悅,哪怕國庫緊缺,也還是自掏腰包進行了一番賞賜。
如此過去三日,終於穩定了上京局勢的耶律延禧,也忙不迭地派人來和慕容復商議北伐叛軍一事。
義軍的兵力如今已擴充到了十萬人之多,別說是遼國了,就是現在百廢待興的大宋也不敢輕易忽視,因此極缺兵力的耶律延禧第一時間就找上了慕容復。
不過當初的義軍,如今已經有了正規旗號,改成了燕軍!
慕容復助耶律延禧平定北遼之亂,這是在他同意將燕雲十六州歸還給大宋之前所達成的協議,因此慕容復也有義務幫他。
就在耶律延禧為北遼叛亂而驚惶不安時,殊不知慕容復想要瓦解北遼政權,不過是一句話就能輕鬆解決的事。
別說現在的北遼皇帝耶律淳早已不是當初的那人,就是那些組織同盟的北方契丹部族的首領,如今也還在他的手上。 𝙢.🅅🅾𝘿𝙩𝙬.𝙘𝕆🅼
只要慕容復將這些首領放了,必然能對剛建立起來的北遼政權造成巨大沖擊。
這也是他當初為何只殺哈勒查剌,卻唯獨留其餘部落首領一命的原因。
畢竟遼軍全民皆兵,如果不將其分化開來,哪怕是慕容復祭出自己最大的殺手鐧,也不見得能輕易平定戰事,如今遼國政權分化兩極,這自然是慕容復所樂意見到的。
至於幫耶律延禧解決北遼之亂,他不會食言,不過也不會讓對方那麼輕易地將北遼覆滅。
別看他手下的兵馬如今已壯大到了十萬,但其中的新兵還是佔據很大一部分。
如今戰事平定,光是在軍營操練兵馬,無異於紙上談兵,根本不能增強多少實力。
而北上伐遼,正是慕容復給手下新兵所選的最佳戰場,一來有他的參與,可以使得遼國政權長期分化,不至於合併後對未來的自己造成威脅;二來,也能轉移徽宗的注意力,可以令他放心的實施苛政,禍亂百姓。
屆時慕容復一邊北伐,一邊開疆擴土,修路種田,廣納難民,提升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威望,當趙宋民心盡失時,他只需一個導火索,必然就能站到道德的制高點上,不受輿論裹脅地建立大燕王朝。
有著高產土豆的慕容復,也絲毫不擔心儲糧的問題,至於北伐所需的糧草軍需等消耗,他自然不是冤大頭,也無需他來操心。
雖然這次遼國敗了,但作為神州大地上實力最強悍的大國,遼國的資源還是十分豐富的,足以支援慕容復的人馬霍霍好幾年了,這些消耗,當然也要算在耶律延禧的頭上。
在面對耶律延禧的使臣時,慕容復也是直言不諱,盡力給自己爭取權益,不僅讓遼國負責他們的糧草軍需,還要允許他所在的轄區內,可以讓宋遼進行通商。
只要在自己的屬地內建立起了通商的樞紐,慕容復光是收稅錢都能收到手軟,又會是一個發財的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