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澤一來,慕容復便打算直接放權交由他來統管全軍,饒是宗澤也不禁被慕容復的膽大給嚇到了。
他不過是初到此地而已,對方怎麼敢把全軍的大權交到自己手上?
但見對方不是在說笑,也並非刻意在與自己謙讓後,宗澤急忙表示自己無功無勞,不敢擔此重任。
在一番推讓下,宗澤只願意接管慕容復的金旗旗主之位,統管全軍的大任還是由他繼續擔任。
慕容復心下無奈,他之所以請宗澤來,除了看重對方的才能外,也是想卸去身上這個重責,如今倒好,直接把自己給綁死了。
不過回想宗澤說的話後,他也覺得有些道理。
畢竟對方剛來就讓他統領全軍,自己雖然信任他,但其他各軍的首領未必會服,不如先讓宗澤帶兵立下一些軍功,等足以服眾後,自己再卸下此任。
時間到了晚上,慕容復大擺宴席,為宗澤接風洗塵,好好熱鬧了一場……
次日清晨,慕容復從李師師的房中出來,精氣神十足地與眾人到大廳議事。 ✳
一番行軍統策後,眾人又不免將注意力放到了宋遼之戰上,畢竟這一戰才是勝負關鍵的主體。
“如今遼國分兵三路,從太原、雁門關、益津關攻打大宋,其中雁門關由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率領,太原一帶則由北院大王統軍十萬攻伐,剩下的益津關是太子耶律延禧率軍破關,以老夫之見,不出數月,太原和益津關便要破了。”
“種老將軍雖勇武非凡,但他畢竟只有一人,面對三路遼軍,終究是分身乏術。”
宗澤怎麼說也是一方官員,加上有心上戰場報國,對於前線的訊息也是十分清楚,當即跟眾人分析起了局勢來。
單正忍不住問道:“要是攻破了這兩處,遼軍豈不是要長驅宋境,屠戮我漢民百姓了?”
宗澤道:“單旗主不必擔心,自太宗時期,為了抵禦遼軍鐵騎長驅入境,太宗皇帝便下令建造了一條西起西塘泊,東至泥沽海口,全長近千里,綿亙七座軍州的‘水長城’。”
“這‘水長城’沿途共彙集了河流一十九條,澱泊三十,其全線分為了八個區段,設定堡壘二十六座,比起雁門關來也不遑多讓,是一處易守難攻的水網屏障,尤其對於不善水戰的遼兵來說,更是一種巨大的震懾。”
“縱使遼軍攻破了這兩道關卡,但只要種老將軍命人嚴守雁門關的同時,再退守此處,亦有擊退敵軍的機會!”
與遼軍鏖戰數月,眾人也都發現,遼軍雖擅長騎射和奔襲,但也只適合在平原地區長驅直入,卻不習水戰,對於宗澤所說的“水長城”,倒真能在一定程度上抵禦遼軍騎兵的侵襲。
雖說決戰之局不在他們的身上,但以義軍所處的位置,還是大有可為的。
據宗澤所知,朝中有意保薦義軍的大臣不少,宋遼之戰若是能勝,憑藉義軍所做的貢獻,屆時被招安的機率極大,等到那時,他也可以順便謀取一個武職,不至於庸庸碌碌地了卻餘生。
而這也是他加入義軍的原因之一。
以宋遼之戰如今互相僵持的情況,正好可以給義軍壯大的機會,宗澤在看過未來一段時間的戰略佈局後,直接指出了其中的幾處問題,表示以義軍現在的規模,其實已經可以試著向遼國的州城劫掠。
當然,攻下州城容易,但想要守住卻是極難,但他們兵貴神速,又何需要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