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者,自然是唐華轅、唐華力兩人。
與唐華軒的想法如出一轍,同樣驕傲無比的他們,對數年前的不戰而退,深感臉上無光,一直耿耿於懷。
勤學苦練數年之後,武功大進的他們,總想尋機會再戰一次,以找回些許顏面。
……
無動於衷者,自然是唐華明。
煉體層級和內力都有所突破的唐華明,對再次戰勝數年前的手下敗將,當然是自信滿滿。
他認為,即便唐華軒、唐華轅、唐華力三人並未因瑣事擔擱,數年來專心習武,但進步未必有自己迅速。
退一步而言,即便他們的武功強於自己,但實戰經驗絕無自己豐富。
比武切磋不同於生死搏殺,搏鬥經驗極為重要,以弱勝強的戰例比比皆是。
最重要的是,跟隨華楓這些年來,耳濡目染之下,唐華明胸中之韜略,增進的可不止一星半點。
試想,就連劉猛、任勇這樣的“粗人”,與清軍將領單挑之時,尚且妙手迭出,讓對手防不勝防,何況智計原本就遠強他們的唐華明?
……
一切皆如數年之前。
兩處戰場同時打響。
這樣做很是公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無人能以逸待勞;二是無法得知下一個切磋物件之應對手段。
有所不同的是,唐華轅、唐華力兩人的對決,甫一開始就全力以赴,並未有試探之舉。
因為兩人自幼在一起習武,互相知根知底。雖很少有真刀實槍的較量,但也並無試探之必要。
此外,他們還抱著同樣之心思:儘快擊敗這第一個對手,為迎戰最後一個對手,贏得較為充分的休息時間。
……
唐華轅、唐華力兩人習武天賦相近,刻苦程度相同,享受資源也相差無幾。
因此,武功也在伯仲之間。
數年前遴選少門主之時,二人即便使盡渾身解數,也奈何對方不得。
數年過後,唐華轅、唐華力兩人武功進度大體同步。
因此上千招激鬥下來,仍是勢均力敵之局。
千招之後,好似心有靈犀般,二人竟然同時變招。
從之前單純的拳腳相搏,變為暗器頻發。
一時之間,破空之聲迭起,無數暗器在空中閃爍穿梭,直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圍繞眾人,尤其是諸多來賓,見兩人暗器功夫如此高強,不由掌聲不斷、彩聲連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