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華楓等人顯露身形追來,那條快逾奔馬的黑影,頓即凝立不動。
視之,卻是蜀中唐中子弟唐華明!
八人重新匯聚之後,一面急速回歸,一面簡要講述自各發現,以供華楓參考判斷。
八人中,只有華楓未出手。
因為唐華明雖未出手對敵,但卻有出手——放火燒營,也是出手。
除唐華明之外,其餘六人的講述,大體都差不多,並無多大參考價值。
而唐華明新增了一些自己見解的講述,卻讓眾人暗自咋舌,驚詫不已。
……
原來,清軍陣中也有設定機關陷井的行家。
這些時日,清軍雖然拒不出戰,卻也並未閒著,而是繞營一週,設定了無數機關陷井。
而且還不止一道,至少有三道之多。
第一道,為預警裝置。
對機關暗器瞭解不多者,只要貿然闖入,必會觸動無死角、遍佈營區外圍的預警裝置,從而引起置守清軍警覺,繼而引發圍攻。
這第一道機關,並無任何殺傷力。
其功能,只是預警,只是蛇洞之草。
……
第二道,為深坑陷井。
觸動預警裝置者,有兩個反應:要麼藝高人膽大,繼續闖入;要麼被迅速趕至的清軍驚退。
無論何種反應,清營均可保無憂。
原因有二。
其一,繼續闖入者,必然並不瞭解機關陷井,那麼等待他的,除了深坑陷井,以及重重疊疊的機關暗器之外,還有如潮清軍。
三波巨浪式攻擊,一波更比一波強,一浪更比一浪高。
如此密集的攻擊,恐怕飛鳥亦難度,何況人乎?
其二,被驚退者,當為小心謹慎之輩。
探知清營已有所準備之後,自然不會輕易涉險。
必定會退而避之,另尋良策。
如此,清營憂從何來?
……
第三道,為暗器機關。
如果來者武功高明、膽大包天,無視預警裝置引發的騷動,僥倖闖過深坑陷井,那麼也無妨。
因為等待他的,還有無處不在、防不勝防的機關暗器。
之所以將威力最大、最為難防的暗器機關,其作為第三道防線,正是設定者緊扣人性、緊貼實際之舉。
其目的,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