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短短數息,慶餘大師即翻身而起,雙手合什向唐華明一禮:“阿彌陀佛,唐施主武功高強,手段驚人,老衲佩服!承蒙賜藥相救,感激不盡!”
唐華明連忙拱手回禮:“大師功力沉雄,宅心仁厚,區區僥倖獲勝,得罪勿怪!”
言罷,兩人再次互施一禮,各回本陣。
唐華明此說,實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不是慶餘大師內功強橫,斷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得已醒轉。
如果慶餘大師甫一開戰就全力出手,以深厚內力死死壓制,唐華明斷難支撐千招,恐怕連發射暗器的機會都沒有!
“暴雨梨花針”再霸道,“鳳引九雛”暗器手法再玄妙,如果沒有機會施展,不過是一場空。
……
經此一戰,唐華明之強橫戰力,得到再次證明。
位居“武林十七俠”第三把交椅,再無異議。
經此一戰,蜀中唐門在眾人心目中的恐怖程度,得以迅速直線上升。
經此一戰,華楓的知人善用,再次讓眾豪傑心服口服。
至此,兩局巔峰對決,雙方各勝一場,可謂平分秋色。
接下來的切磋交流,在段今朝與慶後大師之間展開。
……
兩人的交手,與之前兩場又有一番不同。
無人搶攻,一招一式,舉手投足間,盡顯宗師風範。
無人開口,你來我往,只顧悶聲發大招。
不出華楓等人所料,段今朝所施展的,正是其最有心得、最為拿手的“開門見山”。
戰場態勢,與黑鷹組織老巢之戰極為雷同。
無論慶後大師如何發招,虛招也好、實招也罷,段今朝都是以“開門見山”應對。
或攻、或守,都是此招!
無論慶後大師如何發力,猛力也好、巧勁也罷,段今朝同樣以“開門見山”對之。
或重、或輕,視情而定!
……
兩人翻翻滾滾,直戰了一千八百餘招,戰場態勢仍未有絲毫變化。依然故我的有攻有守,始終如一的波瀾不驚,一如既往的勢均力敵。
慶後大師作為佛門高僧,佛家心性自然極濃。
而段今朝行事素來沉穩,也頗具佛家心性。
因此,兩千五百招之後,二人還是蕭規曹隨的悶鬥不休。
兩人雖然打得有板有眼,有聲有色,但瞧在眾人眼裡,卻無趣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