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必定還有諸多不為人知的厲害手段!
至於風吹柳等五名副巡檢,雖然也算是難得一見的將才,但與華楓等七人相較,卻是差得太遠。
如果不是有幸調派於華楓麾下,此戰絕無可能立此大功。
……
考慮之二,收買人心,著眼長遠。
重獎這十二人,加上新訓期間的初次任命,黃道周已是在短短一月之內,連續提拔他們兩次。
別的不說,知遇之恩是沒跑了!
嚴格說來,這十二人已可算是黃道周的門生。
如此,還怕他們日後不遵從號令?
鞭指之下,還能不奮勇殺敵?
而且,對其餘人等,也能起到極為震撼、甚為直觀的激勵作用。
讓他們清楚的知道,在我黃道周軍中,只要你敢立下大功,我就敢大力提拔!
……
考慮之三,順手人情,慷他人之慨。
在這兵荒馬亂的年代,作為苟延殘喘的明朝餘黨,大多數人的命運,都不在自己掌握之中。
而作為奉命北伐的軍人,更是朝不保夕,隨時都有可能馬革裹屍。
也就是“吃罷今日飯,不知明日尚能還。”
因此,黃道周大力提拔之舉,雖說極為慷慨,雖說眼前還有些用處,但就長遠局勢來說,其實並無多大意義。
畢竟,大家都知道,南明王朝大勢已去。
他們,將成為亡國之奴。
朝廷都不存在了,官職再大又有什麼用?
投降時,爭取更好的待遇?
以華楓等人的錚錚鐵骨,可能投降敵軍麼?
因此,黃道周此舉與其說是順手人情,還不如說是空頭支票。因為,他們能不能見到隆武帝,都還很成疑問。
……
為一位素未謀面、政權不穩、國力羸弱的皇帝賣命,華楓等人所圖為何?
往大了說,是情懷,是義務。
為國為民的大俠情懷。
為人臣民的應盡義務。
往小了說,是追逐夢想,是展開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