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有一術,名五形龍蒙術:一曰牛,二曰豹、三曰鶴、四象,五曰鯤。五形龍蒙,五形殺生,龍蒙鍛體,除疾利軀,雄壯氣血。
殺生曰蠻、曰疾、曰巧、曰豪、曰渾;鍛體曰磨、曰煉、曰熬、曰鍛、曰通......集五獸之長,成就龍蒙寶體,集五獸之長,握得屠龍神技!”
“不虧是傳說中的龍蒙寶術!不虧是須彌戰王的成名神技!實在厲害非凡!”楊峻連連讚歎道。
這五形龍蒙術典籍,足足擺滿了近一個書架,典籍上詳細記錄著寶術修行要訣,附有圖形、功法、吐息、內力運轉,鍛體,丹藥配合等等,雖然不如那玄冥寶典那般汗牛充棟,但也是十分的繁雜。
楊峻掃了一眼書架,摒棄繁雜心思,拿起典籍“嘩啦啦”急速翻閱起來,嘴中唸唸有詞,嘴巴張合速度也是極快。
若是其他人在此看到楊峻,心中定然讚歎他的翻書速度。
在《太祖李牧問對》記載著一則故事,說的是大虞開國君主姚弗勝與武安君李牧在欽州急行軍途中,曾路過一排石碑。
姚弗勝是碑文愛好者,當軍令緊急,未能駐留觀賞,行軍隊伍疾馳而過。抵達了集合位置,姚弗勝心中甚是惋惜,長嘆幾口氣。
武安君見狀,心中明瞭,當下安排文書拿來紙筆,自己在紙上筆走龍蛇,不一會兒功夫,幾十丈碑文便出來了,呈獻姚弗勝。
姚弗勝拿到武安君的碑文,十分詫異。
事後他遣人前往碑林,將碑上的文字拓印下來,一看竟然一字不差,而且字型風格,大小竟然也是不差的。
那幾十面的石碑,大字小字蠅頭字,密密麻麻的,李牧騎著高頭大馬,疾馳而過,也就眼角一掃而過,竟然將那碑文內容連同字型全部記了下來,如同神人一般。姚弗勝十分佩服,逢人便讚歎武安君“走馬觀碑,非同尋常!”
楊峻雖然未達到李牧這走馬觀碑的水平,但他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的本領卻是有的。楊峻十年水磨石的功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曾斷絕地修行八轉行氣術,除了吐故納新之外,心智也不斷提升。
將近半晌功夫,楊峻才將這一架子書翻完。
五形殺生術分有:青牛術、迅豹術、靈鶴術、香象術和天鯤術;
龍蒙鍛體術分有:青牛磨皮、迅豹煉肉、靈鶴熬筋、香象鍛骨和天鯤通身。
掩卷沉思,此書記載的內容,可以說是超過了楊峻對修行的認知。
以前楊峻理解修行,重在練氣,重在捕靈。但依據五形龍蒙寶術書中所描述的,人的修行,最重要的是修行己身,修行之道,困難重重,要反求諸己,而不應訴諸外物。
修行的各種修行流派,無論是開脈啟輪還是開經闢海,都忽視了煉體的重要性,導致修行之路坎坷。
須知身子是器,靈力如水,如果容器不夠廣,不過牢固,怎麼能突破將境,氣貫長虹,將靈魂託扶而出,坐在靈海或者靈輪之上,達到王者境。
須知身體是船,魂魄是人,如果船不結實,不牢靠,如何突破王境,將靈魂擺渡到星空彼岸,尋得先祖居所,達到尊者境。
闢海練氣,身體是容器,元氣是水,如果容器脆肉,元氣如何能磅礴,修行如何能到氣貫長虹之境界。
梧桐花開,鳳凰自來;己身合靈,氣運加身。
煉力煉體,讓自己身軀通透近乎靈,堅固如金剛,則靈氣灌頂充盈,修行一日千里,凡此種種,可以看出煉體才是根本。
“聞所未聞,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