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昌在馬車上坐著,然後躺了下去。
雖然車廂裡鋪了一層厚厚的棉絮褥子,但還是很顛簸。
這車,沒有他當岐周之主時的座駕好。
完全沒法比。
不過,現在也不能講究那麼多了。
能回去岐周,就已經是萬幸了。
他還會計較坐什麼車嗎?
他不會計較這些細枝末節的東西。
一想到要回到岐周了,他就滿心興奮。
他太高興了!
雖然馬車正在從繁華之地駛向落後之地,但他毫不在意。
車外的繁華之音漸漸消弭,取而代之的,是陣陣風聲,零星鳥鳴。
他感到,空氣裡的味道不同了,多了一股黃土的氣息。
這是出了殷商了。
準確地說,是出了孟津。
車外的繁華不再,馬車已經駛進了岐周的土地。
或許,這裡現在還是殷商的地盤,但這裡的黃土,曾經屬於岐周!
姬昌閉上了眼睛。
他想起了二十年前。
他看到那時候意氣風發的姬昌。
他看到自己精神挺拔,一點夜不像是62歲的老人,反而像32歲的氣勢。
他看到,他和姜尚在朝歌郊外停車等待,印證他們對於殷商局勢的判斷。
他看到,他和姜尚互相擊掌,那是他們為逃出朝歌慶祝。
他笑了。
那個時候,他和姜尚就像兩個小孩子,為一個小小的詭計得逞而高興。
然後,他就看到了岐周的大地震。
姜尚來得也是時候,直接投入了抗震救災的活動。
不得不說,他沒有看錯人。
不管姜尚是否真的有經天緯地之才,單看那份工作的熱忱,他就知道,他選對了人。
岐周,需要實幹家。
姜尚,正是這種人。
他又看到。
渭水之濱。
姜尚坐在河邊垂釣。
那是他們定下的表演。
姜尚發揮得不錯,新增了垂釣的戲份,而且,坐在地上,更有一股大賢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