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殷商二哥就來教訓教訓這個姬發!
民意調查顯示,孟津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都期待殷商二哥能夠狠狠地教訓姬發。
其中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態度不明。
反對者只有不到百分之五。
也就是說,就連相當一部分的岐周人,都反對姬發發動的這場侵略戰爭。
不好好經營岐周,瞎他媽打啥呢?
戰報傳到朝歌,帝辛在王座上笑了。
他早就說過,姬發此子,必成大患!
沒想到,還真叫他言中了。
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悲哀。
岐周接受的經濟制裁還在持續,並且還有戰爭賠款壓著。
很明顯,岐周並沒有恢復元氣。
這是姬發以戰養戰的計謀。
帝辛搖搖頭。
這不是姬發的計謀。
姬發還沒有這種見識。
這很可能,就是那位岐周執政官的傑作。
那個人,如果沒記錯的話,是叫姜尚吧。
真是優秀啊!
不過,這麼優秀的人,怎麼會不被殷商所知呢?
帝辛非常惋惜,如果能及早見到這位仁兄,或許,岐周就不會有這麼強大的羽翼了。
姜尚,是在帝辛登上殷商的太子之位那年,去往岐周的。
對了,想起來了,那一年,姬昌走得很急!
姬昌沒有留下來參加立太子的朝會。
這可真是有趣。
難道是因為姬昌獲得了姜尚這個厲害的人才,就趕緊回去了嗎?
又或者,姬昌匆忙離開朝歌,就是姜尚的計謀?
如果真是如此,那這個姜尚就太可怕了!
居然能提前猜測出天子的行動!
啊!這樣的人才,竟然流入了岐周!
太可惜了!太可惜了!
帝辛沒有為姬發的造反行動擔憂,反而是惋惜姜尚這個人才的流失。
罷了,殷商人才輩出。就算他帝辛再用心,也無法保證發掘出所有的人才。
這,就是天道。
總會出現例外的情況。
殷商戰略局的四個核心人物全部聚齊。
帝辛、虞名,虞典,商伯。
他們研究著商周這一次的戰爭局勢,思考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