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仲,第一次打敗了姬考。
在前不久的殷商運動會上,費仲還是姬考的副手。
從個人能力上講,費仲與姬考還有不小的差距。
雖然費仲始終在盡力縮小這種差距,但……
姬考並非止步不前。
世界上,就是有一種人,本身天賦卓越,卻更加勤奮努力。
這一種人,出道便展現出異於常人的狀態與潛質。
更可怕的是,他們的天賦讓他們進步更快,還激勵他們更加刻苦奮鬥。
天賦+刻苦型人格。
姬考,太厲害了!
如果說,在一開始,費仲的能力是7,姬考的能力是10,那麼他們之間的能力差距,也僅僅只有3.
這並非遙不可及。
費仲想當然地認為,只要他夠刻苦、夠努力,比姬考進步地快一些,就能彌補3的能力差距。
這應當是比較容易的。
龜兔賽跑嘛。
然而,費仲還是低估了他的對手。
如果他的對手不是姬考,或許一切還有可能,或許一切還能按照他預想的軌跡發展下去。
但非常可惜的是,他的對手,是姬考。
姬考,岐周年輕一代最厲害的文壇新秀,公認的文豪大家,極具戰略思維!
這是一等的人才!
事實上,在岐周本土,姬考已經成名多年。
今年,是殷歷525年。
姬考,起碼在十年前,就與他的父親姬昌並稱文豪了。
岐周出現了兩個文豪。
為了區分姬昌和姬考,人們把這兩位文豪喊成了“大文豪”和“小文豪”。
大文豪,是姬昌。
小文豪,是姬考。
這是從年齡來做的區分,很直觀,也很有父子尊卑,符合天倫。
姬考,今年27歲,十年前,他17歲。
也就是說,姬考在17歲、甚至更早的一些時候,就已經達成了文豪的成就!
成名要趁早。
姬考完美地詮釋著這句話。
姬考,太優秀了!
優秀得讓人害怕。
17歲以前,除了他的父親姬昌,已經沒有什麼人能當他的老師。
換句話說,在他達成文豪成就之前,或接近文豪成就的時候,能擔當他的老師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已經沒有人,可以成為姬考的師者。
姬昌,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