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姬考不是岐周人,不是岐周的太子,他也會愛上這裡。
他想愛,但不能。
他是岐周人!
他是岐周的太子!
他要用自己的雙手,實現岐周的夢想。
所以,他從不流連朝歌的夜場。
雖然孤獨,但,他樂意!
為了岐周,一點孤獨,算什麼!
自太公以來,岐周已經蓄力良久。
姬太公開闢了周原領地,奠定了岐周的根基。
姬歷將岐周的影響力快速擴大。
到了姬考的父親姬昌,岐周已是世界第二強國。
這樣的發展速度,不可謂不驚人。
然而,即便如此,岐周還是與殷商有些顯著的差距。
並非崇洋媚外,姬考身在朝歌,對殷商的觀察細緻入微。
殷商,絕不僅僅是土地廣博那麼簡單!
殷商的人口,居世界各國之首。
這就保證了足夠的兵力儲備。16
而殷商強大的經濟生產能力,可以維持這麼巨大的人口消費。
而且,人多,並僅僅是兵力上的充足,還包括了人才儲備。
客觀上來說,殷商人,並不比岐周人,或者其他國家的人聰明,甚至刻苦也算不上。
但凡是想要出人頭地的學子,誰還不刻苦了?
拿勤奮說事兒,太low了。
殷商的學生,和其他國家的學生,沒有本質上的不同。
如果非要說的話,那就是殷商學生的邦國自信心、民族自豪感更強!
的確,很多殷商學生不算太優秀,背景也不硬,但一到品評天下諸侯,就盡展殷商的豪邁。
這份氣度,不是能裝出來的。
這是發自內心的、對於殷商國家的認同。
就拿費仲來說吧。
費仲,一介平民。
姬考在於這個同學交流的時候,就能感受到,費仲沒有絲毫的卑躬。
即便他姬考是岐周的太子、岐周的二號人物,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
費仲,雖然是殷商的一介平民,但卻能姬考平起平坐。
這非常自然。
費仲絲毫沒有意識到有什麼不妥。
這就是大國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