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大柱上各雕刻一行字,左柱上書:酒氣沖天,飛鳥聞香化鳳;右柱上書:糟粕落水,游魚得味成龍;橫柱更是大大的五個字:龍鳳清白醉!
沒錯,劉天浩給自己將要釀造酒水起名:龍鳳清白醉!
一切就緒,倉廩中的陳腐壞糧源源不斷的被運往龍鳳酒坊!
劉天浩把龍鳳酒坊也全權交給王濟這個倉廩官管理,李揚也會負責協助於他!
初次釀酒,劉天浩可以說是殫精竭慮,日夜駐守在龍鳳酒坊裡,時刻指點釀酒工人!從精碾、烹煮、攤晾、入曲,一直到入窖而藏,劉天浩是一刻也沒閒著!
太史慈、賈詡、典韋、許褚還有張遼等人,也都是每日必到龍鳳酒坊逡巡一番,典韋、許褚聞著酒糟酒麴的味道,更是要滴出口水一般!
又過了十來天,呂布自雲中帶著幾家老小,將著徐晃領著近兩萬大軍,經過代郡和關羽匯合,又加入代郡的五千士卒,浩浩蕩蕩的一路南下,來到了盧奴城外,大軍就地駐紮,一干將領以及家屬老小進了盧奴城!
雁門、雲中、代三郡城池,劉天浩全部交給高順領著曹性等六健將,以一萬大軍分兵戍守!
盧奴城中熱火朝天的熱鬧勁,深深地震撼了蔡邕、關羽等人;這其中,除了蔡文姬、糜貞以及呂布、關羽家的女眷孩童之外,無一例外的都是對城中那時刻飄著酒香的龍鳳酒坊最感興趣!
蔡文姬來後,劉天浩已經不用每天常駐龍鳳酒坊了,然而,酒坊裡少了一個劉天浩,卻又多了三個人,蔡邕、關羽、典韋,這三人簡直是每天必到酒坊報道一次,沒有酒喝,就繞著酒坊三畝地,四處轉悠!
關羽、典韋好酒,劉天浩很清楚!讓他感到意外的是,蔡邕竟然也是如此痴迷於酒,為什麼在雲中的時候,沒有發現呢?劉天浩有私下問過蔡邕,蔡邕說劉天浩這龍鳳酒坊裡散發出來的酒香,太過甘醇濃烈,即便暫時還喝不到酒,光聞著酒香,也是一種享受!
劉天浩頓時默然,這世界上好酒者大概分為兩類,一類是草莽豪傑,一類是文人騷客,只有這兩種人嗜酒好酒更懂酒!好酒之人,酒醉之後,根據其清醒與否,又可分為兩類,酒醉尚知人事,可稱酒中聖人;如果是不知人事的話,只能算作酒中賢者!就好比關羽張飛二人,關羽就是酒聖人,張飛只能算作酒賢者!
懂酒,重要!酒品,更重要!
又過了十來日,劉天浩耐不住關羽典韋等人的糾纏,也同時為了驗證蒸餾工具是否完善,終於取了一窖酒水出來,滿足眾人口欲!
其實,劉天浩之所以要先取一窖酒水出來,更多的是考慮到蔡邕的情緒,這位老人家十來天以來,情緒是一天比一天激動高昂,每次在酒坊逛了一圈回來,都要找劉天浩討論討論酒的話題;晚間吃飯時,更是連連感嘆,與其喝著盧奴城中原來的這些酒水,還不如去酒坊去聞酒香去!
如此一來,劉天浩每一頓晚飯都是吃的非常糾結,蔡邕不愉快,一張桌子上的蔡文姬自然也是不愉快!
再加上關羽、典韋,還有賈詡幾人三番五次的不經意詢問催促劉天浩,劉天浩真是受夠了!
一窖酒水兩千斤,劉天浩這些人自然是一頓喝不完的!但是酒窖一旦開封,整窖酒就只能全部裝罐儲存了,不能在此封存!
這第一窖酒,劉天浩只敢蒸餾了三次,沒敢再增加蒸餾次數,即便如此,那酒水也是清澈透明,濃稠如漿!
當天晚上,中山王府,大小將校、文官武將齊聚一堂,把樽飲酒,著箸吃肉,談笑風生,武論文論,皆衝酒之道!
半個時辰後,肉食未見減少,人卻是醉了大半,只有劉天浩、徐晃、李揚三人清醒;劉天浩是隱約對自己的酒有些概念,徐晃、李揚本來就不是十分好酒,又兼劉天浩事先吩咐過他們少飲,所以才沒醉!
淹死的永遠都是會水的,這話一點沒錯!
典韋、關羽喝慣了以前的黃酒,劉天浩這酒一上來,他們二人就直接一大樽下去了,開始還沒感覺,但是三五口菜下肚,酒勁就突突突的上來了;二人尚不自知,又是一樽灌下,第三樽尚未舉起,已是酩酊大醉,直接摔樽臥倒在桌上!
蔡邕也並有好到哪兒去,因為是文士,喝起酒來比較斯文,但是耐不住嘴饞,一口一口連續小酌,也不吃菜,一樽酒也沒用多少時間,就是盡數喝下,畢竟年齡大了,第二樽只喝了大半,還剩一點的時候,也是繳械而降了!
賈詡、呂布幾人,陸續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