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浩知道糜竺已進了自己的圈套,當即微微一笑道,“子仲又何必自欺欺人。”
說完直直的盯著糜竺看,見糜竺不再言語,不由繼續道,“士農工商,士最上,商為末。士手握大權,欺壓天下;商不務生產,卻倒買倒賣賺取天下私利。不是我好士惡商,而是天下農工士都是這麼想的,子仲,我這話說得對不對?”
劉天浩說的是實情,糜竺自然無法反駁,只能點都同意。
劉天浩繼續說道,“照我看來,如果天下流民亂起,士族絕對不會第一個受到傷害的,商人才是,即便是你有上萬的家僕似兵,估計也難逃例外,你們兩位相不相信?”
這麼一問後,劉天浩定定的看著面前的這兄弟倆。
糜竺、糜芳同時起身,走向劉天浩面前就是一長揖。糜竺問道,
“如果是這樣的話,還請先生指教一下,我糜家該怎麼辦才能奪過這場災禍?”
劉天浩知道,現在才是關鍵,所以立刻起身還禮,並示意糜氏兄弟繼續落座,等二人重新坐定後,劉天浩又說道,
“我本來就是武帝后裔,現如今天下即將要大亂,這次我從蓬萊鬼谷出世,就是奉我鬼谷師命而來,一是將救黎民於水火,二是挽救我漢家四百年河山安固。然而我久居仙島避世不出,這次要想成大事,肯定需要當世豪傑英雄陪我一起努力才能成事。而你糜家,是當世屈指可數的大商人,你們願不願意跟隨我一起,去封疆固土,共創一番偉業?”此話說完,劉天浩就不再言語,靜靜等待糜竺反應。
糜竺與糜芳互相對望一眼,也都是不說話。
過了好一會兒,糜竺注視著劉天浩、太史慈兩人說道,“我看子義也是個英雄人物,我糜家經商走遍大江南北,武器甲冑倒也收藏了許多,不如由子方陪同子義,前去武庫挑選一兩稱手物什?”
太史慈、糜芳兩人都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由抬頭望向劉天浩。
劉天浩點頭表示默許,隨後這兩人便魚貫而出。劉天浩心想,這糜竺果然頗有頭腦,心思縝密,遇事不亂。
等糜芳太史慈出去後,糜竺也走出堂廳,吩咐僕役們走遠,並且不要讓其他人打擾,安排妥定後返回大堂坐定,對劉天浩說道,“如果我代表糜家答應先生,先生又有什麼打算?”
“這次我前來拜訪糜家,不論成與不成,都將前往國都洛陽,覲見天子,還歸族譜,並求取一差半職,傾我二十年的鬼谷一脈所學,為國效力,為民謀福。”劉天浩說的大義凌然。
糜竺聽得也是頻頻點頭,心想,以劉天浩漢室宗親身份,謀求官差,當不是難事。又想到另外一事,隨即問道,“先生高義,如果按照先生所講,我糜家又當如何助先生一臂之力?”
劉天浩嘆了一口氣,“子仲應該知道,雖然我漢家朝堂之上,不缺如王允、盧植、蔡邕等一批忠心大臣,然而當今天子卻只是寵信那屠戶出身的國舅大將軍何進,而何進又把持了我漢家朝堂;在那內庭又有張讓等十常侍,他們更是隻手矇蔽天子聖聽。何進十常侍這些人,都是貪婪無恥之徒,最近我才孤身出島,全身上下沒有半點財務,恐怕是連見天子一面都難啊。”
說完一幅煩惱憂愁狀。
糜竺倒也配合,立馬道,
“原來如此,一點點財物而已,我糜家自當雙手奉上。”說完立身而起走到劉天浩面前長揖大禮,“如果先生不嫌棄,我糜氏當以全家家資託付於主公以成大事!”
劉天浩迅速竄上前去,雙手扶起糜竺道,“我有子仲相助,大事可成了!”
兩人惺惺相惜,不分主賓又再次坐下,一邊喝茶,一邊交談細節,談了良久才結束,當真是主僕兩歡。
這時候,糜芳帶著太史慈也正往大堂客廳而來,還沒有走進大堂,劉天浩就瞥見太史慈貌似有所收穫,居然扛著一杆長戟。
仔細看那長戟,發現在那戟尾處盤踞一個虎頭,上下四顆虎牙突出向外,似乎是想要咬合,光看這戟尾,都是可勾可刺可撕扯;再看那戟身,上面卻是盤踞著一條黑龍,龍尾靠近戟尾,龍身蔓延,纏繞戟杆,龍頭離戟刃一尺左右,從戟身探出,龍角龍鬚各兩根,看起來都是尖利異常;最後再看那戟刃,雖然只是一個規規矩矩的方天戟刃,然而,整杆戟最攝人心魄的,估計就屬於這戟刃,看似大巧不工,卻是透露著冷冽的寒光,刃口處更似有寒氣要迸發而出一般。
不等糜芳太史慈進來,劉天浩已經衝了過去,也不說話,直接過那杆戟仔細撫摸端詳。
過了一小會兒抬頭看向太史慈糜竺糜芳三人,問道,“你們可知道這杆戟是什麼來歷嗎?”
三人都是搖頭表示不知。
糜芳解釋道,“這杆戟存在我們家武庫已經有些年月了,是上代人去揚州經商的途中買到的。雖然看起來霸氣,然而卻是太過於笨重了,糜家上下沒有人能夠耍的起來。子義剛進武庫的時候就一眼相中這杆戟,於是取了出來拿到武場上耍弄了一番。子義現在即便是雙手揮舞也稍感吃力的,卻已經耍得威風八面,比我強的太多了。我心想子義現在還是年少,而且又十分喜歡這杆戟,所以就贈送給子義了。估計再過兩年,子義就能如臂指使這杆戟了。”
劉天浩聽到糜芳這麼一解釋,馬上向太史慈投去讚賞的目光。然後緩緩道,
“這杆戟不是普通的戟,而是西楚霸王項羽當年的戟。據傳說,項羽起兵之前,揚州會稽天降隕石,項羽得到了,於是請吳越之地的歐冶子後人幫忙打造神戟。吳越神匠親自鍛造,都用了九天九夜方才鍛成。近百斤的隕鐵,鍛成這長一丈兩尺九寸,重三十三斤三兩的神戟。戟成那天,風雲變幻,雷電交加,吳越兩地的人沒有不感到心悸如麻的,唯獨只有項羽心無旁騖,不受影響。這杆戟舞動時,龍虎寒光惑人心神,項羽為它取名‘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