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袁術在南陽,聞兄袁紹新得冀州,心裡不舒服,逐遣使者來求馬千匹。袁紹又不是傻瓜,一匹戰馬,絕可相當一百軍士,千騎折算,天文數字矣!
袁術懊怒,自此兄弟不睦。
又一日,袁術向荊州牧劉表欲借糧二十萬石,劉表只當遇上傻冒,一口拒絕。
屢屢碰壁,袁術恨之,竟想學學其兄,密遣人至書於孫堅,欲使合伐劉表。
孫堅得書說道:“荊州劉昔日斷某歸路,今不乘時報恨,更待何年!”
逐不聽手下勸告,差黃蓋先來江邊安排戰船,多裝軍器糧草,大船裝載戰馬,剋日興師。
兩軍首戰,孫堅陣營既砍劉表手下張虎陳生兩將,主將黃祖大敗。
其後孫堅中計,於夜戰被亂箭穿心,人馬皆死於峴山之內,壽止三十七歲。
亂戰中,孫堅手下、程普一矛刺呂公於馬下。黃蓋引水軍殺來,正迎著黃祖。戰不兩合,黃蓋生擒黃祖。
兩軍大戰,殺到天明,各自收兵。
孫策以黃祖換回孫堅軀體,罷戰回江東,葬父於曲阿之原。
喪事已畢,孫策引軍居江都,招賢納士,屈己待人,四方豪傑,漸漸投之。
一連串會戰,各方豪傑如走馬觀花般粉墨登場,有人謝幕有人聲望大起!
這一切,都由張抗派出各地的斥候源源不斷把資訊傳回。
張抗無暇理會,大家都要發展,沒點實力跑去、想送人頭不成。
此時、張抗收編孔融所剩的二萬青州軍,老弱病殘約一萬人,由主薄陳琳安排,統統解甲歸田,分插到他控制的區域屯田,這是重中之重,行政方面偏偏他又不懂,只能幸苦陳琳。
剩下一萬青壯,以二千一組分別打散、編入他的五路精銳禁軍。
自對外公佈他青州牧的身份後,張抗直接提撥張遼為至正中郎將,淳于瓊為至東中郎將,于禁為至南中郎將,鮑信為至西中郎將,朱靈為至北中郎將。
五將每將各統領六千軍,分駐四城。
手裡有權果然不同凡響,跟著他的人官職自然水漲船高。
青州地廣人稀,張抗一時間也不敢把軍隊分駐過遠。其他城市,只能由孔融在政令方面傳達,至於別人聽不聽,聽得多少,隨他吧!
這期間,帝國長安中樞,董卓陣營亦幾次矯旨令他回京。
張抗只能呵呵了。
傻的才回去。廣闊天地,才能大有作為!
算算時間,王允的美人計也該施展了。
不是他心大,董卓已不是他重點關注的人物。他現在頭疼的,就是眼巴巴坐看袁曹兩人雄起,卻一點辦法也沒有。
最可怕的還在於、因為他的介入,萬一袁紹脫離歷史走向,事就大發。
這日,忙了一下午,張抗不知那根筋發抽,讓于禁帶隊,幾名親軍捧著好酒好肉,就往蔡邕家去。
其實也不是心血來潮,淳于瓊來信讓他去問一件事。
主要是淳于瓊認為緣分到了......
對這點,張抗確實感覺有點懸乎。
只是,為兄弟兩肋插刀,出聲問問怎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