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相對上部,會更精彩一些。
因為上部,雖然秦越、甲寅雙主,但和尚真正想寫的,卻是那位五代第一明君郭榮。
所有主線,都圍繞著他的豐功偉績在展開。
除了徵蜀。
其實徵蜀大計,徵淮後就展開了,歷史上向訓便坐鎮襄陽任水陸轉運使,為徵蜀做準備,結果被一狂妄無知之徒壞了大計。
歷史常說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但以和尚看來,宋祖與他比,差遠了,而郭榮雖以唐太宗為榜樣,但在胸襟上卻要強上許多,唐太宗殺兄滅弟,而郭榮卻能讓御座的最有力競爭者李重進與張永德分掌殿前司與侍衛司,自己還能安心入眠……
這是位心胸坦蕩,真正心懷百姓的君王。
或許是他從小就要為生計打拼的緣故,他在民生方面,勸農、興商、治河,施行的全是實打實的惠民政策。
而在吏治方面,嚴懲貪汙,兼又精簡官員,去職減俸,漸收節度之權,這在當時是十分有成效的,但因為他的鐵面無私,也因為他的英年早逝,為亡國埋下了伏筆,宋九重能兵不血刃登基,這些方鎮節帥,朝中大臣的態度也是極為重要的原因之一。
宋九重立誓,天下與士大夫共治之,不是沒有原由的。
後世對郭榮的褒貶,貶之所在,無非是嚴刑峻法,毀寺滅佛,但其實,嚴刑所殺官員不超二十人,滅佛更不能用滅字,準確的說是整頓佛寺,畢竟“念得經文一百紙,或讀得經文五百紙,便可錄籍為僧”。
而且“諸道府州縣鎮村坊,應有敕額寺院,一切仍舊,其無敕額者,並仰停廢,天下諸縣城郭內,若無敕額寺院,選功德屋宇最多者,或寺院僧尼各留一所……”如此寬容,哪來“滅”之說。
此乃欲加之罪,有心人推動而已,最後推到將其改姓柴為止。
好在,歷史雖是勝利者所書,但老百姓們卻懂的感恩。
有宋一朝,財神爺姓柴,名榮。百姓時時祭拜。
如後世,那位準備了一百口棺材者,最後也只能在百姓心中留下敬重是一個道理。
……
扯遠了,迴歸正題。
和尚要歇幾天了,一來近八個月來幾乎一有空便碼字,要給自己放兩天假。二來,和尚有改稿的習慣,不留五萬十萬字的底稿,心中便慌。
可如今,存稿用完了。
主要是疫情高峰期,無心情碼字,真出門了,又開始忙起來了。
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郭榮北伐後,這近八萬字太難寫了。
三易稿都是少的。
因為黃袍加身的典故,所有人都耳熟能詳,要想寫出不一樣,又不敢挖的太深……這個度,實在太難掌控,以致於寫寫停停,修修改改。
比自己之前的設定,還是有了一些偏差。
但也只能這樣的,話不能講太白,事不能做太過。
若因追更斷斷停停者,可能印象更不深,可從第412章開始,再一氣重讀,或有不一樣的理解。
……
總之,歷史翻開了新篇。
和尚,也將開始新步伐。
五月,將有一段時間一更,請大家海涵,給和尚一個修改潤色的空間。
不過,訂閱推介月票啥的,還請一如即往的支援,和尚心脆,看到數值低下去便難過,看到支援便欣喜,需要大家繼續支援哈。
謝謝大家!
祝大家節日快樂,事業如火,異性如蝗,財色雙收,人比牛壯!
和尚合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