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他關上了爐子。
下面的錦衣衛和侍衛拽著繩子,迅速把他們拉回到了地面。
“陛下,沒什麼問題,可以乘坐。”
楊信說道。
天啟毫不猶豫地進了吊籃。
“你們,帶著侍衛跟隨。”
楊信對孫雲鶴說道。
後者至今還在哆嗦著。
皇帝陛下的膽量明顯比他強,隨著楊信重新點燃火爐,下面割斷繩索,熱氣球再次冉冉剩下,天空中立刻響起皇帝陛下興奮地吼聲,而下面恢復過來的孫雲鶴帶著錦衣衛和侍衛,連同天啟的專用馬車迅速出門,這時候熱氣球已經開始隨風飄出了城牆。
“陛下,用這個!”
吊籃裡的楊信說道。
天啟這才發現,吊籃邊上還有一架望遠鏡,而且還是雙筒的。
他立刻趴在望遠鏡上,緊接著將視野調整向下,這時候他們已經升到超過兩百米高,而這早已經超過了整個京城的制高點,也就是兔兒山的高度,後者說是高五十丈,但實際也就百米左右,古代沒有技術測量這樣的山體垂直高度。可以說天啟第一次在這樣高度欣賞自己的都城,因為風很小,熱氣球飄動很慢,位置才剛剛越過城牆,下面整個京城在他眼前鋪展,從東到西一覽無餘。
彷彿整個世界都在他腳下。
甚至連城牆外的曠野,他都能夠透過望遠鏡清晰地看見。
“這就是朕的如畫江山啊!”
他感慨地說道。
不過其實也沒什麼好看的,這時候是正月,整個京城一片灰色,就連外面的曠野都是灰色的,尤其是望遠鏡所對的西城區,絕大多數都是平民,京城豪門集中在北城區和東城區,尤其是緊挨著皇宮的幾個坊,西城區尤其是從楊信的咸宜坊向南的西南部分,就完全屬於低端人口居住區。
要不然怎麼會把火藥庫放在這一帶。
“百姓日子並不好啊!”
天啟說道。
他的望遠鏡正對著街道上,老百姓的衣著看得很清楚。
必須得明白,大明的北方一直很窮,南北有著本質的區別,北方糧食畝產一石算是上等田,普遍就在六七鬥,這樣的畝產指望豐衣足食幾乎不可能,京城就是靠漕運養活,離開漕運根本活不下去。元末因為南方供應斷絕,這座城市餓死數十萬,靠著張士誠送了一批糧食才苟延殘喘下去,沒有張士誠的糧食,元順帝早就棄城跑路了。
這樣的城市富裕不了,就是勉強維持。
尤其是城內多數都是軍戶,而這些軍戶生活更差,可以說此刻展現在天啟面前的絕對不是清明上河圖,他看不到他的如畫江山,也就比清末那些老照片略微強一些罷了。
他眼前看不到明亮鮮豔的色彩。
他的視野只有灰色。
奄奄垂暮的灰色。
“陛下,不如您找一戶人家,看看他們家中日常如何?”
楊信扶著望遠鏡,在吊籃的晃動中,悄然將天啟的視野對準了下面一片住宅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