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化的新軍已經真正成軍。
全軍兩萬人,而且包括了三千騎兵,剩餘按照楊信的建議,以旅營哨為編制總計四個旅,每個旅四千人,同樣分四個營。不過他仍舊沒捨得扔掉戰車,畢竟他也知道自己計程車兵沒有蕩寇軍的勇氣,所以這些營還是以戰車為核心,每個營就是一個戰車方陣。
實際上他還是向戚家軍的戰術靠攏。
戚繼光的戰術是最適合明朝情況的,孫元化怎麼改,只要他足夠聰明都得向戚繼光化靠攏。
其他人也一樣。
不只是新軍撿起戚繼光的兵書。
就連王象乾,高第這些人,其實也默默撿起戚繼光的兵書,把他們的軍隊改革向戚繼光化發展,畢竟他們也看出明軍目前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大兵團野戰能力的缺失,而戚金的浙軍已經證實了,戚繼光化是恢復明軍野戰能力的最有效手段,那當然要把這一套撿起來。
不過孫元化還是額外訓練了這些士兵在沒有戰車情況下的作戰方式。
以備萬一嘛。
排密集長矛陣和火槍輪射又沒多大難度。
額外訓練士兵這樣作戰以備萬一,但真正戰場上還得靠戰車。
不過相比起戚繼光的戰術,孫元化的新軍更加重火力化,弗朗機的數量大幅減少了,但略微減小後的斑鳩銃大幅增加,成為最主要的火槍,另外給每個旅都配備了專門的炮隊,而且跟楊信學習全是三磅炮,部分從楊信的炮廠購買,部分在工部鑄造。
但在軍直屬了一支重炮營。
而且混編了大小兩種紅夷大炮,大的相當於九磅,小的相當於六磅。
這支新軍除了成本高點,目前來講沒什麼毛病了,而且軍餉充足士氣也還算可以,肯定不能和蕩寇軍比,但相比起遼東各軍來說,差不多也能算中游,但真比起那些家奴,這個是肯定比不上的。
家奴軍的確不適合大兵團作戰,但家奴軍真打那是真生死與共,這一點上國家軍是肯定比不過私軍的,單獨一個哨對上兩百家奴軍肯定頂不住,但真正大兵團野戰就不一樣了。
他們對上建奴還不知道會是什麼結果,但鎮壓那些驕兵悍將已經足夠了,兩萬新軍足夠保證孫傳庭在遼東想抓誰就抓誰。
然後逼著這些傢伙縮編。
以縮編來減少軍費。
“那倒是可以。”
孫傳庭說道。
很顯然他就等楊信這個保證。
他知道去遼東不是好差事,真心整頓各軍,那就有做下一個熊廷弼的危險,不整頓繼續放任,哪天再有一場敗仗也會像高第甚至像楊鎬一樣至今在監獄。
“我覺得你也有點虛偽,你只說那些將領吃空餉,卻沒說那些空餉最終到到了哪些人手中,同樣你只說高第多麼為難,卻不說高第在遼東一年撈了多少。”
楊信說道。
孫傳庭尷尬一笑。
“你怕的不是那些將領,因為你手中有尚方寶劍,你怕的是自己整頓吃空餉問題,最終激怒了後面那些跟著分贓的人。那些將領的明槍好對付但另外一些人的暗箭不好躲,遼東一連換了三個經略,一個至今還在詔獄一個橫死戰場,一個罷官回鄉,你怕去了以後自己不知道會是什麼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