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給錢採購。
楊信按照當地價格採購無錫民兵的餘糧然後水運到鳳陽。
楊都督示意他好侄子先閉嘴,然後笑眯眯地看著面前的武獻哲……
“這幾位如何稱呼?”
他說道。
“平涼府華亭縣舉子聶慎行。”
“臨洮舉子韓謙。”
“西安府蒲城縣舉子楊應宿。”
“西安府澄城縣舉子孫士髦。”
另外四名舉子趕緊上前行禮說道。
這些陝西舉子對楊信沒什麼特殊感情,畢竟楊信至今也沒禍害過陝西,最多揚州有幾個陝西籍鹽商被他夾過,但這裡面估計沒有鹽商家族的,而且聶慎行和韓謙按照後世劃分,已經可以說是甘肅籍了,而剩下倆連武獻哲算是三個西安府的。
這時候陝西算不上科舉大省,但也不算太差,在北方各省裡排名墊底,但放到全國算中下,整個明朝出了一千左右進士,比廣東還是略多,但仍舊比不上山西,北方第一的是山東,但也僅僅相當於浙江的一半,南直隸的不到一半,後者是包括安徽的。
“都是三秦英俊啊!”
楊信笑眯眯地說道。
五個舉子小心翼翼地看著他。
“你們不要害怕,我這個人名聲的確不太好,但那是因為那些罵我的人都選擇了做我的敵人,但我的朋友可沒有一個罵我的,聶舉人是華亭人,應該知道靖虜衛趙家吧?”
楊信說道。
“在下倒是認識幾個趙家的朋友。”
聶慎行說道。
他這個華亭人很容易被誤會是松江府的,但實際上平涼府也有一個華亭,而且直到現代也沒改名,但因為塞在隴山的崇山峻嶺裡,反而沒有松江府華亭縣這個早已經不用的華亭更有名。
靖虜衛就是靖遠縣。
他們這片地方算是大明很偏遠的了。
而且人口稀少出不了多少世家大族,他們互相之間認識沒什麼奇怪的。
“那就是了,趙家說過我不好嗎?”
楊信說道。
趙率教家的當然不會說他不好。
這幾年趙率教跟著他完全是財源滾滾,同樣靖虜衛及平涼府不少有志青年都被招募到了遼東,這些人跟著趙總兵同樣日子過得很好,尤其是楊信強制性要求趙率教及手下將領不準吃空餉,大家可以跟著他發財,但誰也不準動兄弟們的賣命錢。而且開原的一萬多明軍從來不缺吃的,熊廷弼因為楊信的面子也從不拖欠他們的軍餉,兵部考功的是孫傳庭也給楊都督面子,開原的明軍斬首從來不用擔心得不到賞錢。
年年都有士兵往家裡送銀子。
平涼,鞏昌兩府加上靖虜衛,這片本來就窮得落淚的地方,如今到處都有人傳頌跟著楊信可以靠打仗發財的傳說。
“這個,敝邑倒是頗聞楊都督仁義之名。”
聶慎行老老實實地說道。
(今天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