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鳳不在意地說“家裡七八百斤呢,如果不是年三十捉到的魚,早給你們送過去了,爹你來拉回家省的小閨女再趕車去送了。”
張毅行這才笑呵呵的收下了這兩百斤的大魚肉。
張毅行這魚肉帶回去引起好大的風波,莊裡好多人聽說是魚王的肉都出來看,果然這魚絕對小不了。
張老太太又給族裡的長輩送了些過去,老人們都都真誠地給張老太太道了謝,還說“這魚王吃了是會長壽的。”
張老太太兩個兒媳婦走孃家剛回來,看見這麼大的魚肉,兩人都又跑了趟孃家,送了些魚肉回去。
再次從孃家回來的時候,兩個兒媳婦都是一臉高興,很有面子的樣子,聽老太太說要幫張小鳳收豬,也都熱忱地張羅著要幫忙。
張小鳳這邊送走了老太太,那邊村長就讓陳海靜傳信讓她帶著多多過去,張小鳳這樣帶著孩子們過得,不過初三人家是不好上門的,但她去別人家卻是無礙的。
“十三妹你就別管了,我保證把小鳳姐安全的帶過去,再給你安全地送回來。”陳海靜送完信就在門口等著,這人一出門,她就把人扶上了。
陳海靜一邊走一邊嘟囔“這大過年的我婆婆不讓我去你家串門,說怕我衝著你這大肚婆,說的我好像跟多不討喜似的,這不去你家我少吃多少好東西呢”
張小鳳笑著拍了拍她的手說“放心吧,好吃的都給你留著呢,從明天起,你想住我家都成”
村長家裡請了很多人過來,甄氏一族的族長甄宗申還有甄宗熙都在“小鳳啊,你快進來,跟小閨女坐這裡。”
張小鳳剛進屋,就被村長讓著坐下了。“我也是從七叔那得知小鳳你家過年還要做臘腸,據說要多請幾個人,我就想這是大好事啊,索性把大傢伙都送來一起商議下。
咱村裡的打穀場空著,邊上還有十來間倉房,收拾下都能用,小鳳你要用我就帶人收拾下,給你用。”
甄多多嫌棄自家不夠大,村長說的打穀場還真是合用。甄多多問“多少錢?”
“都自己村裡的東西,用一用應當應分的,還要什麼錢,你這生意做大了能多從村裡請幾個人,帶著村裡人把日子過好了,比什麼都強。”村長這話說的敞亮。
甄宗申在他父親跟村長說小鳳家要請人的事兒的時候,還老大不樂意的。但一看張宏康這處事方法,就不得不佩服。
一開口,人傢什麼都不求,先替對方把事情考慮周全了,看來自己真的不如他,不過都是同村同族的人,能把日子過起來比什麼都強。
甄宗申開口道“小鳳,只要用的上,就別客氣,我讓宗熙也帶人去收拾,能用多少人,用誰,也你們說了算,我和村長都不干涉,你們也別怕用了村裡點地方,我們這些老的就指手畫腳什麼的”
張小鳳連忙擺手說“不是,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家的事情我這小閨女做主,讓她跟大家說吧。”
甄多多先跟眾人鞠了個躬。“年後這生意本來我也沒想擴大規模做,不過村長都這麼說了,那就這樣好了,我家再僱二十個人切肉灌腸,二十個人收豬。必讀書屋
不論這豬怎麼收回來,一頭豬給120文的辛苦錢,因為這附近的豬基本已經收光了,要走的遠些,所以我提高了價錢。
至於別的工錢什麼的我也不細說了,都跟年前一樣,人選的事還要拜託村長和族長給把把關,事多的人就別送過來了,再因此耽誤大家掙錢就不好了。
還有別看這工錢什麼的高,但真不是一般人能好的活,就說海靜嬸嬸她們負責切肉灌腸的,哪個人手上沒有三五個凍瘡,那嬌氣的真幹不了這活。”
甄宗申聽著話直點頭,“這開那麼貴的工錢,活肯定不輕省,放心吧肯定幫你找務實肯幹的,那些子想添亂的,我跟村長就不能讓。”
張宏康也說“放心吧,你們明天一早去打穀場,那邊肯定什麼都安排好了。我也不跟你客氣了,讓海靜送你們娘兩回去,我跟宗申把事情再商議下。”
甄多多對兩人的安排確實挺滿意的,工錢什麼的都是小錢,能帶村裡人掙錢她不會拒絕,村裡人掙得多,她也掙得越多。
甄多多回家後,找藉口趕著牛車出去逛了一圈,之後把上次買的六十個大缸送到了打穀場。
又給村長家送過去五千兩銀子,這是給的出去收豬的本錢,這大手筆把村長和族長都鎮住了。
張小鳳娘幾個不顯山不露水的,沒想到人家已經把日子過得這麼好了。張宏康和甄宗申對張羅做臘腸的事情更上了幾份心。
初四一早,打穀場上就熱鬧起來了,新加入的二十個小媳婦帶著自家的案板菜刀來到了打穀場。
甄宗申和村長選人的時候很嚴格,這二十個小媳婦都是村裡幹活的好手,就連甄宗申說“要不要讓你大兒媳婦也跟著幹活?”
張宏康想都沒想得拒絕了,“她吃不了這份苦”。
掙錢這樣的好事,她孫桂霞但凡有個差不多,張宏康也不會把自家的兒媳婦排除在外。
但這孫桂霞幹活挑肥揀瘦的不說,還愛佔佔便宜,愛挑事兒,如果把這樣的人送去給張小鳳幹活,那他之前努力跟張小鳳結善緣,做的努力都白搭了。
張小鳳沒過來,張翠花幾個直接擁著甄多多過來安排事兒。
出去收豬的人早就散了出去,甄多多主要是過來看著給小媳婦們安排夥計。
“翠花嬸我把這些人交給你帶著幹活,你安排王嬸他們帶帶這些新人,放調味料的事還是由你們幾個來,這個就不教給別的人了,調料我再進些,等磨好了我就安排人送過來”
甄多多又問了誰會記賬,張友生站出來把這活計接了過去,“張叔您就別出去跑了,你這份活,我保證讓你比收豬掙得還多,餘外給您包一分大紅包。”
張友生笑著應下了,他爹張宏康早就囑咐過他,別隻記得掙錢,幫忙多張羅事兒,這事做好了,他在村裡也就有了威信了,這比掙多少錢都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