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道法大師
經過懸棺區域後,地勢逐漸開闊。(
又走了約莫半個時辰,打頭的文璋勒住韁繩,回頭道:“公子,往前再行兩裡就是真仙觀遺址了,這座真仙觀是唐朝時期的建築,據說是龍虎山最早的大型寺觀之一,後來在諸侯割據(五代十國)的時代,毀於戰火中了。”
方靈嘆道:“可惜了。”
袁棘道:“是啊,國之不興,各業皆敗,連隱身世外的道觀也難以倖免。”
“恩,走吧,去遺址看看。”
兩裡的路程,對於我們御馬的速度而言,只是一小會的功夫。
很快,真仙觀遺址就進入到我們的視線之中。一眼望去,到處是斷垣殘壁,潦草叢生,從真仙觀遺址看去,應當是頗具規模的一處道觀,即使歷經數百年,也能依稀看出當年的輝煌。
我暗自嘆道:“真仙觀遺址儘管已是殘破不堪,卻似乎仍在默默地告訴著後人,我們的責任重大啊。作為大宋皇帝,不管願不願意,我雙肩之上都擔負著傳承華夏文明的重任,大唐的輝煌,只在瞬間便毀於五代十國之亂,我萬萬不能重蹈其覆轍,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宋朝之前,後世的西方列強還處在朦朧狀態,所以儘管我國的發展磕磕絆絆,但始終領先於世。十三世紀末,自歐洲開始文藝復興運動後,西方社會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文藝復興也被認為是跨入近代的標誌。從此,歐洲諸國飛速發展,而元朝卻沒有延續宋朝的發展勢態,漸漸淪落下去,東方雄獅遂進入了沉睡之中。
自從我走進少帝陵的那一瞬間起,這種命運或許便已註定。
歷史是過去的程序,但歷史同時又在告訴未來。。。。。。
當晚,我們在瀘溪村中唯一的一家小飯店吃完晚飯,飯桌上自是少不了文璋所說的瀘溪鬆糕,又軟又香的鬆糕讓我們食慾大開,連我都吃了好幾塊。
剛回到借宿的老鄉家中,就見文璋入內道:“公子,我師傅來了。”
“是嗎?道法大師來了?快請。”
道法進屋後首先給我行了個禮道:“見過呼延公子,呼延公子能夠親臨龍虎山,實乃我龍虎宗、天師教之幸也。”
“大師客氣,請坐。”
道法知道我的身份,雖說宋朝不少皇帝對於龍虎山都是大肆進行加封賞賜,但我卻是第一個親臨的皇帝。(本章節由隨夢網友上傳&n道法大師道行了得,但終究脫不了天子至上的觀念。
以前我雖然和道法打了個照面,但根本沒有看清過這位傳奇人物是何模樣。此時,得以近前相見,才品出其全貌,細看之下,不禁暗自讚道,“果然是好一位仙風道骨的出家人。”
不知為何,我見到道法大師時,便一下想起了《水滸傳》中入雲龍公孫勝的師傅羅真人。按照《水滸傳》的描述,那羅真人星冠攢玉葉,鶴氅縷金霞,長髯廣頰,修行到無漏之天,碧眼方瞳,服食造長生之境,每啖安期之棗,曾嘗方朔之桃,氣滿丹田,端的綠筋紫腦,名登玄,定知蒼腎青肝。
袁棘見道法坐下後,也上前行禮道:“帝王谷袁棘見過道法大師。”
“哈哈,火龍真人,這兩年做得不錯。你師兄火離可好?我們已有多年未見了。”
我明白道法所言“這兩年做得不錯”的含義,只是大家心照不宣,誰也沒有去點破。
袁棘頗為恭敬道:“道法大師,我師兄很好,自上次論道之後便一直在谷內修行,二十年來也沒有外出過。”
道法笑道:“是嗎?這火離,到很會享福啊。”
隨後,方靈等人也一起上前,向道法大師行禮問安。
幾人中,文璋、張全一是道法見過的,其餘三人則是第一次相見。道法大師逐一從田修顏、沈墨、方靈的臉上看過,點頭讚許道:“恩,很好,都是年輕一輩中的高手,不錯,不錯,呼延公子,您身邊有這些高手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我笑笑:“那是一定的。”
不過,我們都沒有注意到,道法大師在方靈臉上停留的時間稍長,而且眉頭略微一皺。
道法言道:“公子,這龍虎山人傑地靈,和臨安風光大不相同,你們一路前來,感受如何?”
“道法大師,這龍虎山山川之勝,人物之繁,仙蹟之異,道行之神,爵望之顯,不愧為道家第一名山。代之慕擬歆豔者,或美之於詩文,垂之金石,必可傳千載之後。”
“公子出口成章,老道佩服,佩服。”
“大師,我們在路上看到了不少崖棺,卻不解那些棺木是如何安置上去的?你們龍虎宗傳承千年之久,可有典籍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