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元年,正月二十一,巳時。
天已經亮了。
額璘臣臣服於王則之,被王則之派兩百韃子兵送去鄂爾多斯駐地,召集各族首領和族人去了。
有他在,右翼各個部落會安心不少,到時候王則之就不用費力的安撫諸部了。
如果能借他的威望真正的收服右翼諸部,那是再好不過了。
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林丹汗橫掃右翼諸部之後,收攏了各部不少族人。
其中鄂爾多斯部的族人是最多,也是最忠誠於他的。
如果能挖了林丹汗的牆角,把這批人給召集回來,從而削弱林丹汗的力量,王則之作夢都會笑醒。
俄木布黃甫川營地,一片狼藉,王則之麾下的軍士們正在清理營地內的屍體和糧草輜重。
由於是突襲,俄木布營內逃出去的韃子少之又少,大部分都變成了軍士們手裡的軍功。
還有少部分投降,投降的韃子大部分都是傷員。
俄木布慌里慌張的逃跑,根本顧不上這些躺在地上哀嚎的傷員們。
王則之怕這些人遭受軍士們的黑手,變成他們手裡的軍功。
所以,他命令拖木帶人把這些傷員看護了起來。
除此之外,他還命軍醫們給這些傷員治傷。
在大明的軍士看來,王則之此舉非常難以理解。
對於敵人殺了就是了,可是對於王則之來說不同。
韃靼人,也就是後世的蒙古人,同樣都是炎黃子孫,他下不去那個手。
大明的軍士們不理解他的行為,不過他麾下的韃子兵,還有韃子俘虜卻是對他的此舉心懷感激。
雖然他們殺起同族來絲毫不曾手軟,但那是在戰場上。
戰場上的事情就應該在戰場上解決,戰場之下,那就另當別論了。
其中那些被李化洗過腦的韃子兵,不禁在想,如果王則之能成為他們的大汗那就好了。
俄木布大營內的韃子,有三萬四千餘人都變成了首級,其餘人不是降就是逃。
此戰除了首級,最大的收穫就是糧草。
俄木布大營裡可是有供五萬人使用兩月有餘的糧草。
此刻這些糧草全都到了王則之的手裡,王則之打算以黃甫川營地為先鋒擴大戰果一舉收復河套。
當然,戰馬也是不能少的。
這一次,王則之又繳獲了一萬餘騎,加上托克托營地內的一萬餘騎,王則之打算擴編三千鋼甲重騎,五千輕騎,其餘的戰馬分配給火銃營,以增強火銃兵的機動性。
王則之發現,俄木布所用的戰馬矮小精壯,皮厚毛粗,一點都不高大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