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則之捐了一百兩銀子就離開了大雄寶殿。
當人有了偏見是很難打破的,王則之也不例外。
所以,王則之只捐了銀子,沒有給米糧。
“南無阿彌多婆夜哆他伽多夜…”
王則之出了大雄寶殿沒走幾步,就聽到了宏大的聲音。
抱著好奇的心態,王則之循著聲音過去檢視。
大雄寶殿北側,雖然僧人們已經做過修復,這一段的門牆還是能明顯的看到戰火痕跡。
在門牆一側,十幾個僧人正在為死去的同伴唸經。
王則之遠遠看著其中一具屍體,他的面貌與夢中一個重傷呻吟的和尚一模一樣。
王則之記得他缺了一條腿,他把目光下移,果然,這個和尚同樣缺了一條腿。
這個時候王則之冷靜下來,想起了府志中的記載。
華嚴寺曾幾度毀於戰火,是寺廟僧人經過幾代不懈努力,四處化緣,才把華嚴寺建成了今天的模樣。
可以說,人家華嚴寺的僧人是憑本事建成的,王則之沒有理由去拆了人家的寺廟。
帶著偏見看世界,那將永遠都看不到世界的真相,打破偏見,才能看到真實的世界。
偏見,歸根結底,是一種思維惰性,一種簡單粗暴的歸因。
用貼標籤的方式去歸類事情,這樣去想事情雖然有效率,卻並不高明。
活在偏見裡,就無需用心看真相到底怎樣,畢竟,用心活是比較耗費腦細胞的吧。
和偏見對抗,摘掉偏見這個有色眼鏡,去環顧周圍的世界,在這個過程裡你會更加成熟、理性、平和。
華嚴侍高僧正賢給他託夢,就是希望他能放下偏見。
王則之在大雄寶殿北側看了一會兒,嘆了一口氣,這才離去。
他出了華嚴寺之後,命人送了一百石米糧過去。
王則之返回城北,開啟地圖發起了愁。
這三寺不能拆了,他能動的只有小校場了。
他在城北已經有一座軍營了,城南的這座小校場成了多餘的。
雖然小校場的面積沒有三寺大,不過也是一塊不小的地方了。
王則之在地圖上把小校場標記起來,等年後再做打算。
他把大同城的地圖放下,他開啟大同府全境的地圖,檢視起來。
大同府領四州七縣,轄十三衛所,八百二十三堡寨,三百零七座墩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