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朱由校挺擔心的,這麼大年紀了,別再累壞了。
現在大明雖然發展很快,各種事情也很多。可是對於朱由校來說,任何人都不能出事,尤其是像孫承宗他們這批老人。
自己還需要他們壓陣呢,孫傳庭、盧象升他們這一代暫時還沒有成長起來。孫承宗他們這些老人暫時還不適合退下去,因為中間沒有什麼合適的人選。無論是孫承宗,還是徐光啟,這些都是很珍惜的。
朱由校看一下身邊的魏朝,直接說道:“去,派人把御醫找來,給孫愛卿好好的看一看,可別把身體弄壞了。”
聽了這話之後,孫承宗的心裡面自然是暖暖的,不過臉上還是面容嚴肅的說道:“陛下放心,臣什麼事情都沒有。這一次到遼東來,也算是了了臣的一樁心願。現在事情這麼多,臣也不敢怠慢,生怕有什麼疏漏。不過也已經忙完了,以後就會輕鬆很多。”
事實上,孫承宗之所以如此忙碌,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朱由校的放權。
對於朱由校來說,還真不擔心自己的大權旁落,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交給手下去做,孫承宗就是其中之一。
這一次遼東的事情,很多都是孫承宗負責的。
朱由校偷懶了,每日都很悠閒。孫承宗自然就忙碌了起來。
只不過孫承宗也沒說假話,的確是忙得差不多了,該安排的都安排了,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的做事情了。
對於他來說,這樣的工作沒什麼難度,也不會耗費太大的精力。
“如此甚好。”朱由校點了點頭,滿意地說道:“今天把愛卿找過來,朕有一件事情要和愛卿商量一下。朕想到瀋陽去,想讓愛卿派人準備一下,然後就出發吧。”
皇帝要到瀋陽去,這件事情孫承宗不意外。
山海關這個地方實在是小了一些,而且是一個關城,在這個地方施展不開,做點什麼都不合適。
而瀋陽就不一樣了,那裡城池要大一些,地方也寬敞一些。以前皇帝不方便去,現在卻沒有這種顧慮了。
孫承宗說道:“陛下說的是。不知道陛下想要什麼時候啟程?臣馬上就派人去安排,如果定下日子的話,也要提前做些準備。”
朱由校想了想之後說道:“那就三天之後出發吧。”
孫承宗沒有直接回答朱由校,畢竟皇帝走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有些事情都要提前做準備。物資供應、城市安防,還有皇帝陛下的守衛,這些都是要提前打算好的。
稍稍想了想之後,孫承宗心裡面大概有了一個流程。
孫承宗說道:“這個沒問題,陛下可以放心。臣回去之後就安排馬上就動身。三天之後,一早就可以起身往瀋陽城。”
“辛苦愛卿了。”朱由校溫和的說道。
孫承宗點了點頭,這件事情談完了,但他卻沒有告辭,而是看著朱由校有些遲疑的說道:“陛下在去瀋陽之前,不想見一見那些人嗎?”
孫承宗說的那些人,自然就是在山海關的蒙古人和朝鮮人。
這些日子隨著戰爭的訊息不斷地傳來,這些人就顯得格外的焦急。
朱由校一直不見他們,這些人就開始騷擾大明的臣子,尤其是像孫承宗這種地位很高的臣子。可以說每日裡都是迎來送往。各種人想各樣的辦法託請到他這裡,弄得孫承宗也是不厭其煩。
皇帝之前讓他做的事情,他還能忍受一下,畢竟是為臣的本分,皇帝偷懶,他們不能偷懶。
而現在這些破事,孫承宗真的是不想搭理。他不明白皇帝要做什麼,更不明白皇帝為什麼拖著不見這些人。即便是拖著不見,也要給個理由,不然的話自己這邊都要煩死了。
聽了孫承宗的問題之後,朱由校直接搖了搖頭說道:“現在還不到見他們的時候,先拖一拖吧。到了瀋陽城之後,朕會舉行獻俘。到了那個時候,會邀請他們觀禮。除此之外,朕還要舉行一次小型的軍事演習,正好也讓他們參觀一下。”
“這些事情都做完了,朕再見他們。現在見他們無非就是相互扯皮,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朕身為大明朝的皇帝,懶得和他們說那些廢話。到時候他們就會明白一件事情,朕說話,他們聽著就可以了。”
孫承宗一點不覺得朱由校說的過分,而是很贊成的點了點頭。
大明的皇帝就是這樣的,大明也應該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