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見陛下!”
薛國觀和楊嗣昌二人,率領六部和都查院等十餘位官員,緩緩入殿行禮。
“免禮,賜座!”
崇禎皇帝龍眼環視眾人一圈,揮手和聲說道:“朕這段時間身體不適,無法專心理政。
有賴諸卿秉執國政,處置機務,撫定民心,使朕無後顧之擾。朕在此,拜謝諸卿,辛苦了!”
在場的都是高階官員,是大明公司的高管,不管他們業績如何,等他們落座後,崇禎皇帝直接就是好言好語。
崇禎皇帝這副姿態,讓在場諸臣,頗感意外。
近年來,國事漸趨於糜爛,陛下性格愈發暴躁,除了有限的幾個朝臣外,很少有好臉色相待群臣。
事情稍有不協,便是大發雷霆。
今天,天子折節禮下,可謂給足面子了,諸臣心裡舒坦,俱謙恭以對。
說了些場面話,營造出了君臣融洽的氣氛後,崇禎皇帝直接問道:“諸卿覲見,有什麼事為難,直接言明?”
首先出列的是楊嗣昌,他執掌兵部,署理內閣,負責勤王大軍的糧餉器械的籌集,還有大軍的排程等等,都是重要而緊急的事情。
短短几日時間未見,楊嗣昌臉露倦容,滿滿的辛勞與疲憊。
他經手的事情既操勞又關鍵,說百事纏身,日理萬機絕不過分。
崇禎皇帝注意到楊嗣昌的眼袋,黑眼圈很明顯,眼角的皺紋,也更加鐫刻,透露出深深的線條感。
有的時候,觀察一個官員是否在幹事,注意他的精神面貌,便可略知一二了。
楊嗣昌這個人嘛,雖然在情商、政治手段方面或有瑕疵,但做事還是絕對認真的,並沒有辜負本尊的信賴。
如此操勞,憂勞成疾也就必然了。
最終,他是吐血而亡的。
說到底,崇禎朝的兵部尚書,原本就是高危行業,沒有幾個人能善終。
“陛下,臣和戶部核實,京城諸倉中,尚餘糧十萬兩千餘石,銀八萬九千三十兩,布匹絹綢合計……
若是勤王大軍齊聚京師,不消一月,便有缺糧之憂。
軍器、軍械、軍需製作,以及將士所耗,丁壯所費,後續封賞……臣恐銀兩難以支撐半月,缺口甚大。
箇中詳情,臣已依據勤王人數估算在冊,請陛下御覽!”
楊嗣昌沙啞著嗓子,簡單的彙報了幾個數字,便掏出了一封奏摺,遞呈崇禎皇帝。
“愛卿用心了。”
對於用心做事的臣子,崇禎皇帝不吝誇獎。
“謝陛下讚譽!”
楊嗣昌俯身一輯,安然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他是少數幾個知道崇禎皇帝后續計劃的人,因此,並沒有因糧餉一事過多而憂心。
拿起呈至御案上的奏摺,崇禎皇帝隨意的翻了翻,發現所需的數字和國庫現存的數字,居然相差三倍有餘。
而且,楊嗣昌把國庫的錢全部用於軍事了。
至於百官的俸祿,他自動忽略了。
顯然,他這是打算要拖欠的節奏。
不過,大明朝的官員,到了現在,已經沒有幾個人是靠俸祿過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