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此,在林朝辭於外界遊蕩,結交天下英才,也是藉著那些金丹天才和元嬰天驕的人脈關係,結識其他天才,在年青一代中拓展聲望時。
王權霸業、楊一嘆、張正、姬無忌等人也沒閒著。
值得一提的是林朝辭的交友現狀。
在大部分情況下。
敵人的敵人或許不是朋友。
但朋友的朋友一定是朋友。
雖說這些在之前來找林朝辭茬的年輕人在朋友圈子方面略有重合,不少人都跟其他人在之前打過交道,即便不是多麼親密的關係,但再怎麼說也是點頭之交,一問彼此的來意,更是不缺乏話題,但他們仍有一部分朋友是不重合的,雖說道理基本一樣,可以進行代換。
說白了就是中間人的關係。
好比我帶著一個朋友去餐廳。
忽然看見我的另一個朋友帶著一個我不認識的陌生人,已經處於這家餐廳裡,而且還看見了我,當然了,我也看見了他,屬於雙方對視。
在雙方都方便的情況下。
過去打個招呼是應該的。
而在打招呼的過程中,找個適當的時機介紹一下自己的朋友,也是理所應當的一種行為,這是最基本的尊重,哪怕這兩個朋友最後只侷限於點頭之交,但一份知情權還是有必要的。
故此,我介紹我的朋友,給你以及你的朋友認識。
而你也在介紹你的朋友,給我以及我的朋友認識。
如此一來。
這兩個跟隨我們各自而來的朋友。
就從互不相識變成了點頭之交。
起碼在下次遇到時。
知道對方是同一個圈子裡的人。
而且,如果這兩個因緣際會認識的朋友下次同樣帶著朋友,他們的朋友也一樣能相互的認識。
不敢說感情有多麼深厚。
寒暄兩句,還是可以的。
所以,別看林朝辭只是折服了這十九位元嬰天驕及其餘四百多位金丹天才,包括那些不願意冒風險,只停留在點頭之交的年輕一代修士。
這些人看似不多。
以金丹和元嬰的標準為界限。
連總人數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但只要他們願意幫忙介紹,做這個中間人,只要他們的朋友也願意幫忙,林朝辭必然能認識大千世界年青一代中的所有人,這就是人脈。
而想要折服這些人。
也是折服這些人的朋友。
說真的,很容易。
拉開架勢,光明正大的打上一場。
輸者自然會心服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