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正式成為了王恪幕中謀臣。
到此為止。
王恪麾下武有猛將,文有謀臣,聲勢十分浩大。
武將班中,乃是——甘猛,凌威,王天佑,王君可,羅士信,姜松,袁震,王橫,梁廷方,呂宇,秦峰,秦用,史大奈,史大義,蘇定方,魏闢疆,郝孝德,孔旭,宋金剛,張虎,侯君集,麥鐵杖,郭愷這二十三位英雄分列其間。
文臣班中,則是隻有——徐茂公,魏徵,房玄齡三位謀士。這文臣人數雖少,但個頂個都是當今世上,不可多得的人傑。
有了這些人才相助。
王恪掌控的薊州城,以及塞北三鎮漸漸的發展了起來。
又過了幾日。
蘇定方與宋金剛前來稟報,說麾下的輕重騎兵已經訓練完備。
得知此事之後。
王恪十分高興。
他立刻手書召令,讓散落在各處的將校佐官齊聚薊州城中,準備重新調配兵馬,整頓防務。
此時此刻。
王恪麾下擁有重騎兵五千人,輕騎兵八千人,加上甘猛訓練的步卒、弓手三萬,以及袁震、王君可和凌威總督的城防兵馬一萬,一共是五萬三千人馬。
除此之外。
密雲關屯兵五千。
古北峽屯兵五千。
瓦關口屯兵五千。
塞外草場當中,徵募的雜胡騎兵五千。
總的來說,王恪真實掌控的部隊,共有七萬三千兵馬。
這等規模的戰力。
雖然沒有北平王羅藝兵甲豐盛,但是若要明刀明槍大戰一場,誰勝誰負,猶未可知也。
隨後。
看著這麼多兵馬。
王恪傳下任命軍令。
他拜魏徵為州丞,總攬薊州及塞北三鎮行政之權,臨機決斷,便宜行事。
又拜徐茂公與房玄齡,分別為左軍師、右軍師,為王恪籌劃戰略,分析天下大勢。
然後,命宋金剛訓練的重騎兵為“虎騎”,取侵略如火,勢若猛虎之意。虎騎兵馬皆穿赤色鐵甲,外罩深黃色戰袍,打虎頭旗為標誌,以宋金剛、郝孝德為正副大將。
緊接著,便是蘇定方的輕騎兵。
王恪將這支輕騎兵命名為“豹騎”,取其疾如風,形如獵豹之意。這支兵馬,皆是身著赤色輕甲,披著淡黃色戰袍,打豹尾幡為標誌,以蘇定方、張虎為正副大將。
至於甘猛訓練的三萬步卒與弓手。
王恪將他們分別打散,分化進了其他的部隊之中。
密雲關、古北峽、瓦關口三處,各自增加五千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