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由皇帝一手策劃的鬧劇來勢洶洶,去勢也快。不過是三月的時間,京都城裡又是歌舞昇平。好像之前的反叛沒有發生過一般。
盛宴鈴見姨母又開始收請帖去各家赴宴,便打死也不去了,道:“我傷了元氣。”
慄氏至今還心疼她被晉王挾持,她不願意去就不會逼著她去,“那你在家裡好好休息。”
然後又小聲罵晉王:“那麼多平叛的將軍,他偏偏記恨你三哥哥,好嘛,最後還把你挾持上了。”
盛宴鈴就沉默著點了點頭,“是。”
如今想來,三月前被挾持的那一晚還跟夢一般。
晉王在第二日就死了。他是咬舌自盡的。這四個字曾經在書裡面經常出現,但真正咬舌自盡四個字卻真正做起來艱難萬分,晉王當時手腳都有鐐銬,他應該也沒有別的辦法,這才咬斷了舌頭。
盛宴鈴聽聞訊息的時候,渾身起了寒顫。三哥哥就抱著她安慰,“他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盛宴鈴還問:“他求什麼?”
寧朔小聲的道:“他求陛下後悔。”
陛下肯定是後悔的。因為他最看重的面子丟了。他以為自己看重的江山也被打得這裡禿一塊那裡禿一塊,他引以為傲對朝臣們的掌控失去了信服力。
因為晉王從冀州打去江南,又從江南打回來,所以從冀州到江南這一路上的人都聽到了他對皇帝的指控。
沒錯,每至一處,晉王都宣揚皇帝的罪行。他是個撒播謠言的好手,先說皇帝要殺盡天下的讀書人,他不忍,這才夥同江南之士一塊為那些死去的學生們討要公道,二就說皇帝貪財。江南已經夠苦了,他還要增加賦稅。
還有一些其他的小罪行,比如說,誅殺良臣,連隨伯英都帶了出來,認為皇帝是嫉妒隨伯英的才能所以將人殺了。
還說他殺了親生兒子太子。還把不雨川說了進去,說是皇帝看著太子越長越大,有了鎮國公和隨伯英還有一干江南老臣的支援,所以十分不滿,他就先殺了隨伯英,再就要殺太子。
奈何不雨川等一眾大臣們不願意捨棄太子,所以皇帝就先把不雨川殺了。為什麼,因為不雨川老大人是個直性子,他進宮面聖去了,不雨川就是在皇宮裡死的。
他是為了太子,自戕而死。
然後又說太子,不雨川死後,皇帝一味的設計他,太子沒有辦法,只能服毒自殺。鎮國公知曉真相之後,進宮指責皇帝,又被皇帝殺了。
再就是宋渭南,伍慶元等人,都是要為太子說話的。宋渭南早就被殺了,伍慶元看見接二連三的人死去,終於忍不住,要為他們說話,結果皇帝又藉著江南江北貢士的案件,將人也殺了。
不僅如此,皇帝還把學生們都關進了牢獄裡面,就是想要馴服他們。
他每到一處,都要親自去城樓上大聲道:“他想要把天下人都馴服,任何人不滿,他就要殺了。可我們本就是臣服於他的,我們還能有什麼不滿?他依舊不滿足,依舊要殺人。”
“在我叛出來之前,他要殺了天下所有的讀書人,他已經瘋了!”
於是,久而久之,皇帝的名聲臭了。
皇帝已經後悔了。他後悔自己對晉王太過於寬和,他早就該殺了這個孽子的。
聽聞晉王胸前的鎧甲裡面還有一封給皇帝的信,裡面就有問他是否後悔的話。
皇帝看完之後大怒:“朕不後悔,朕從來不後悔!”
可是當他喊出那句話的時候,就已經證明在後悔。
人哪裡有不後悔的呢?
盛宴鈴自己也會後悔。她靠在寧朔的懷裡道:“我當時真傻,真的,我應該躲到皇帝的後頭去,而不是縮在一邊。”
“這樣,你就不用冒險了。”
她至今仍然在後怕。當時,三哥哥毫不猶豫的丟掉了手裡的刀,不顧後面皇帝和諸人的喊聲一步步朝著她走來,她就在想,此生有這麼一個人為你奮不顧身過,應當也是值得的。
五姐姐說,女兒家成婚之後,就會發現男人跟從前不一樣了。盛宴鈴便害怕自己將來會後悔,但彼時,三哥哥一路走,一路將身上的鎧甲一件件丟在地上,身子單薄的到了叛賊之前時,她也在想,即便是多年以後兩人真的成了怨偶,她也不後悔之前喜歡過三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