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思維跳躍。
胡濙跟不上,只能答應下來。
退出乾清宮,才意識到不對勁,皇帝是不信文官了,重用勳臣。
“李瑾升任九門提督府提督。”
朱祁鈺打算重用李瑾。
“調梁瓚、陳能、仁壽為養馬軍副總兵,暫不設總兵。”
梁瓚是梁珤的堂弟,梁瓚和梁瑄一樣,都是梁銘的侄子,梁瑄父親梁鏞,梁瓚之父是梁鑑,皆是梁銘的弟弟。
梁銘是初代保定伯,兒子是梁珤,梁琦。
梁琦早亡,只剩下梁珤這一支。
陳能是陳友的長子,仁壽是任禮的長子。
如今都在講武堂學習。
朱祁鈺在拉攏勳臣,告訴他們,你們雖然在講武堂裡,但朕沒忘記你們,朕不止重用你們,還會重用你們的兒孫。
當封賞聖旨傳到大寧時。
于謙留下吳遵、於康處理封賞,他則率領胡豅、張固、顧榮,以及鎮守在薊州鎮的呂原,前往遼東了。
呂原羨慕得眼睛都綠了。
倘若他沒留在薊州鎮守,那麼吳遵的大功就是他的。
奈何他被于謙留守在薊州鎮的京師方向的城池。
于謙留他做一道後手用。
一旦大寧被破,這個城池就必須儘量拖延韃靼入京的時間,給京師足夠的準備時間。
和呂原一樣鬱悶的是胡豅。
於康被封為侯爵,雖然還被關押在大寧,但侯爵晉封的聖旨下來,于謙也不能懲罰他了。
他的功勞比於康還大。
以皇帝的脾性,恐怕也要封他為侯爵。
一定是父親,阻止了皇帝,想讓他走科舉之路。
可父親從未問他願不願意。
于謙率領兩萬騎兵,晝夜兼程,趕到瀋陽衛。
先解了瀋陽之圍。
整個遼東都司被三路大軍切割,彼此難以呼應,互相成為孤城,難以為繼。
喀喇沁部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遼東都司損失極為嚴重。
好在有李賢和曹義,一文一武,穩定人心,遼東尚且沒丟。
戰事進行了一個多月,喀喇沁也如強弩之末,兵丁想帶著財富返回草原,孛來已經控制不住了。
“太保!”李賢、曹義行禮。
于謙擺擺手:“軍中稱大帥,不講虛禮。”
別看李賢能當文臣之首,但在於謙面前,多多少少,低了一頭。
“遼東情況毫不樂觀。”
于謙盯著地圖,緩緩道:“不過,憑你們手裡的兵丁,能守到這一步,已經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