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鈺不在乎烈火焚身,朱見漭在乎啊。
他不在乎五馬分屍,朱見漭怕被罵啊。
偏偏朱祁鈺留下一道難題給他。
陰謀論的人,肯定會說他朱見漭恨他爹的遺囑,所以給他上了世祖這個廟號。
朝中吵得不可開交。
藩國也湊熱鬧,一致認為,不能破壞他爹的屍身。
可能他們並不知道,他爹是怕被盜墓啊,明十三陵就明晃晃的擺在那,早晚被人把屍體摳出來展覽去。
與其以後當猴,不如現在給燒了。
這就叫先見之明。
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
可惜他的後人太蠢,非得讓他當櫥窗裡的展覽品,他可不想當木乃伊啊,那些法老現在可都在大明展覽呢,被那些遊客指指點點的滋味可不好受。
整整吵了一個半月。
帝棺停靈在白虎殿,總這樣停著也不是辦法,萬一屍變就壞了。
朱見漭暗示王恕拍板,王恕已經在家裝死了,因老皇帝病逝而傷心過度,王恕已經不上朝了。
讓餘子俊拍板,餘子俊也跑了。
反正現在朱見漭看誰,誰就請病假。
誰也不敢拍這個板。
關鍵是老皇帝不下葬,他朱見漭沒法登基,他守孝時間是三天,早就過了,按照流程,都該準備登基大典了。
可老皇帝無法下葬,難道等明年去?
屍體倒是不會臭。
關鍵朝政拖不起啊,民間的謾罵聲充斥朝野,他必須得壓下去。
終於在景泰七十年,九月初一,朱見漭決定,火葬!
朱祁鈺屍身被焚燒,分成六份。
分別葬在北面捕魚兒海省的,貝加爾山旁。
南面,葬在馬六甲省吉隆坡,海邊。
西邊,葬在天山省,安集延。
東面,葬在勘察加半島,最南端。
西南,葬孟加拉省,恆河河口。
留下一小部分,葬入京師明陵。
每一份骨灰送葬的路上,都是人山人海,當地百姓自發的給老皇帝送葬,哀鴻遍野。
老皇帝要用自己的骨灰,鎮守大明。
五地,都建造了陵寢,陵寢規模不大,在景泰六十九年建造的,僅耗時十六天就建成了。
沒有任何陪葬品,只有一個簡單的骨灰罐,放進去,樹碑立傳,在外立廟。
一共立六廟,各教都要立一座廟宇。
還有一座紀念堂,陳列老皇帝生前用品和手稿。
下葬過程,天下百姓親眼看見,而且在石碑上標註,不許有任何陪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