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皇帝,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
“備操軍入京了,朕就開始奪權了。”
“阻擋在朕面前的,最大的敵人是陳循。”
“陳循其人,並不是正統帝的人,是朕硬他頭上扣屎盆子。”
“陳循,是朕提拔起來的。”
“可他腦後有反骨,他不希望皇帝掌皇權,他希望由內閣來號令天下,他做好這個首輔而已。”
“說實話,皇帝丟掉皇權,是從張太皇太后開始的,她確實沒有垂簾聽政,卻還不如垂簾聽政呢。”
“她將皇權大方地送給了三楊,從那之後,大明皇帝皇權衰弱,就從她開始的!”
“她在正統七年就去世了,朕一直在懷疑,她是文官的傀儡。”
“站在歷史洪流之後,再看她,朕幾乎確認了,她是文官扶起來的。”
“也是她家,外戚正式封爵的。”
“朕和你好好說說這個老太太吧,朕對她的印象很深,朕的童年和少年,是籠罩她的陰影下的。”
“張太皇太后,是仁宗皇帝的皇后。”
“她能躲過永樂朝的政治至暗時刻,又在宣德朝如魚得水,到了正統朝垂簾聽政,權傾朝野。”
“雖然被後世稱道。”
“但作為皇帝的朕,卻清楚地知道,她是皇權旁落的罪魁禍首。”
“正統帝的皇權丟失,和她有直接關係。”
“而且,正統帝親政在正統七年,當時只有十四歲,因為那一年張太皇太后薨逝。”
“正統帝才提前親政。”
“你可知,若張太皇太后不死,正統帝能親政嗎?”
朱祁鈺嗤笑一聲:“正統六年,正統帝就開始要奪回皇權了,可張太皇太后不肯放權,非要等到正統帝十六歲。”
“可她忽然薨逝!”
朱見漭臉色微變:“您的意思是?正統帝做的?”
“朕不知道,朕當時不敢參與朝政,但以正統帝的性格,必然是他做的。”
“皇族啊,哪有什麼血脈親情啊。”
“張太皇太后根本不可能放權。”
“攥著權力,死活不放手,作為皇帝,豈能居於人下?”
“你可知,張太皇太后的權力何來?”
“是朝臣給她的!”
“同時給的,還有孫太后!”
“算是兩宮主政!”
“在宣宗皇帝駕崩後,朝臣請兩宮太后出來主政。”
“可後來,只剩下一宮主政,孫太后從未主政過,這一點朕很確定。”
“而且,當時朝臣給張太皇太后上疏,稱的是陛下!”
朱祁鈺面露陰冷:“百官為何要給她主政之權?”
“你要知道,大明的政治制度,就算沒有皇帝,天下也能正常運轉,只要內閣和司禮監相互制衡,皇帝年幼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