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這個擠時間,可不是糊弄。
縱然奏疏不用他批閱,但他要看的,不能一目十行,要細看,不然看和不看沒區別。
而且,天黑之後他是不看奏疏的,要保護眼睛。
這就讓他必須提升效率,迅速看迅速做出判斷,形成肌肉記憶。
前些年還好說,因為大明國土面積不大,容易管,可隨著開疆拓土,要管的事情太多了,朱祁鈺整個白天處置公務時間是不夠的,只能進一步提高效率。
早朝則由太子代上,他沒時間上朝,早朝也就成為了一種形式。
每日太陽落山後,都會齊聚在勤政殿裡,組織會議,在勤政殿裡進行商討國事,老皇帝直接拍板定奪。
就把早朝挪到了晚上。
時間長的要討論三個小時左右,短的也要一個半小時。
等於說,政務又多了三個小時。
每天基本要忙到十點左右。
第二天早晨是四點起床。
還要應付後宮嬪妃呢。
睡覺時間是有限的,朱祁鈺必須養成躺下就睡著,任何事,放下就是放下,不能回想,不能後悔,做事不抱怨,勞碌不嫌苦,高興不能高興,生氣不能生氣。
自然練就了一副好心態。
應對朝政,也必須要有一副好心態,不然是處置不了朝政的。
比如說,江西奏疏,南京上的,和江西布政使上的不一樣,那就得詢問,哪個對。
奏疏上奏報的事情,就要暫時擱置。
自己絕不能隨便腦補,胡亂處置。
也不能因為兩道奏疏不一致,就喊打喊殺的,一個人辦公總是有錯誤的時候,若出了錯就殺,那麼朝堂上就沒人了。
就要快速進行到下一件事上去,這件事等有了結果再做決定。
有的事則是反覆討論,今天討論出結果了,明天變了,後天誰又有了新建議,該不該採納還要討論,所以不能著急,不能暴躁。
有的事明明定下來,聖旨都發下去了,卻發現哪裡出錯了,就要立刻把聖旨追回來。
沒有時間去責怪誰,而是要立刻討論出個結果,什麼事該特事特辦,什麼事是皇帝該管的,什麼事是內閣的事,怎麼抓大放小,如何制定高屋建瓴的制度,等等。
每天都有一籮筐的事,做事嘛,沒有一蹴而就的,都是要反反覆覆的磨練,磨的是心性,才能做好事情。
朱祁鈺也不能處置政務完事後,躺在床上細想這個又思索那個的,不能揣測地方官員誰矇蔽他了,誰處置事物不善等等問題,因為想了,就可能失眠,就會耽誤明天的事。
朝廷有完善的制度,有錯就會罰的,這些事用不著他這個皇帝操心,閣部就會管的。
他要做的,就是在任何時間內,完美地做完所有事。
然後該睡覺的時候,立刻睡覺。
該交費的時候,立刻交費。
他不止要操心前朝事,後宮事也一大堆。
後宮這麼多女人,他要一個個溝通,和她們處好關係,偶爾還要給她們當人生導師。
還有兒孫呢,都要他來管。
兒子的教育問題,生活問題,選妃問題,政治安排等等等,都得他來操心。
如果沒有一個好心態,朱祁鈺當一天皇帝就死了。
一個人根本做不完這麼多事情。
可是,朱祁鈺做完了,他能完成五個人才能完成的事情,而且,一做就是六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