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長得都不一樣了,還怎麼說是一個國家的人呢?
朝廷對這方面極為敏感。
那些混血兒,經過幾代混血之後,長相是偏向於明人長相的,可呂宋省是越混越白,人種變了,這不鬧呢嘛。
朝廷還整飭了呂宋的相親市場,很多做婚介所的,殺了一批,並且將呂宋省幾個大廠子,要往內地搬遷,讓呂宋的人往內地移,讓他們和內地人混血,長相變回來。
還有就是,預期決定在呂宋投資的幾個大廠,也都取消了計劃。
這件事可真的觸動了朝廷的敏感神經。
朱厚煐還發現一個問題,呂宋省百姓總往沈國移民,深究才發現,都是富戶。
這些人發現局勢不妙,就大規模的往沈國跑。
沈國可敢接收。
大明從沈國強行索取幾個島嶼,等於大明虧欠沈國的,而且沈國沒有爭霸的野心,作為大明最近的近鄰,也是最容易被吞併的國家,這回還敢在鋼絲上跳舞,著實厲害。
朱厚煐在玄洲呆了幾天後,又走訪呂宋幾個大城市。
呂宋和婆羅洲一樣,沒有超級大城市,前幾年玄洲是超級大城市,但隨著朝廷將工廠往內地遷,人口跌破了兩千萬,未來還會持續跌破。
從呂宋北上,進入寶州府。
寶州府,就是小琉球。
大琉球就是琉球王國。
大明開發寶州府四十年,寶州府人口就有4000萬人,僅僅一個府,難怪呂宋和福建搶呢。
福建,作為大明有名的窮省。
在江浙之側,卻沒有江浙的命,除了眼饞啥也幹不了。
作為距離大明最發達地區最近的省份,屬於非常非常尷尬,福建人只能苦笑著說一說自己的歷史,泉州曾經多麼輝煌。
在明朝之前,泉州是天下最繁榮的港口,沒有之一。
衰落的原因,和大明海禁有直接關係。
也和遷都有直接關係。
南宋時期,都城就在杭州,距離最近的泉州,肯定是沾了距離的福利。
到了元朝,元朝是有海運的,泉州並沒有衰落。
進入大明之後,海禁讓泉州衰落,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就是遷都去了北京,造就了運河的崛起,泉州距離京師實在太遠了,再加上廣州的崛起,廣州全方位替代了泉州。
因為,大明對倭國的貿易,因為倭寇和倭國戰亂的原因,為零,甚至取消了對倭貿易。
貿易主要是對歐洲、西亞、中亞、南亞。
廣州的位置有優勢,要比泉州更近,更優越。
所以,廣州崛起,泉州沒落。
景泰朝開海後,老皇帝投資億萬在泉州,想把泉州打造成東方第二大港。
卻在景泰四十四年的時候,確定失敗了。
以前大明就是一個陸地國家,稀缺港口,現在的大明,是海洋國家,港口有多是,泉州在地理上非常偏,無論去哪都遠。
尤其呂宋、婆羅洲三省、馬六甲省的崛起,比泉州更加優越,就算政策扶持,泉州也幹不過人家。
至於對美太貿易,從日本、朝鮮、琉球、呂宋出發不香嗎?
再不濟從寶州府出發,為什麼要發展泉州呀?
所以,泉州沒發展起來。
導致福建全省的經濟重心,也都放在寶州府了,泉州也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