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武裡,並不是吞武省第一大城市。
省治人口僅僅1200萬人,而清邁,人口卻有1500萬,因為這裡是四省交界,雲南、大理、南詔、瀾滄,四省來往貨物,都會經過清邁。
景泰六十三年,吞武省布政使想將治所挪到清邁去。
卻遭到中樞的拒絕。
因為清邁是內陸城市,無法容納更多的人口,1500萬人已經嚴重破壞當地自然環境了,如果再遷移治所的話,清邁附近的自然環境全都要報廢。
作為一個內陸城市,人口達到1500萬人,是很恐怖的數字。
現在是海運時代,全球化的大時代。
靠海做貿易,才是城市發展的核心。
大明是世界製造工廠,運輸業和製造業,是很多省份的支柱產業。
作為大明最重要的沿海省份之一,朱厚煐並沒看到太多狗屁倒灶的事情,何況此時還在搜捕調查中,很多沉案舊案得以沉冤昭雪。
從吞武省東進,乘坐火車去永珍省。
永珍省就是新揚州,景泰六十五年改的名字,本來想叫金錫省,因為省內橫向貫穿一條錫河,錫河裡有金沙,所以想叫金錫省。
徵集了很多意見,都覺得永珍比金錫更有記憶點,而且永珍作為寮國的首都,地名也算是歷史沿襲,而且將寮國永珍劃給了永珍省。
就定為永珍省,簡稱暹。
和吞武省以棟帕那費山脈和巴塞河為界,和南面的湄公省以扁擔山為界。
常住人口僅有3000萬人,戶籍人口7200萬人,實際常住人口不超過兩千萬,而且多是老年人。
年輕勞動力,都被吸去了吞武省。
永珍省建立之初,也是有一塊海洋的,可地理隔絕因素,整個永珍省都在群山繚繞之間,非得划進去一塊大海,會讓湄公省和吞武省,以及汴京脫軌,後來乾脆永珍省變成內陸省份,也就不近海了。
畢竟大明重要省份是吞武、汴直隸、湄公三個沿海省,永珍吃點虧也是應該的。
朱厚煐看到的可不是一片祥和,而是問題巨多。
他去了幾個城市,城市很破舊,還是大明初佔時修繕的城池,這些年都沒有再修繕,很多瀝青路都已經爛掉了,甚至還能看到熟土路。
這在大明其他省份根本看不到的,大理再窮,也沒有土路啊。
整個永珍省,沒有一個人口過五百萬的城市,基本都是一百來萬人口的特小城市,沒什麼競爭力。
淪落成這樣,說明連朝廷都不重視。
來永珍省任官的官員,自我感覺都是被流放過來的,來了更不幹活了,都是熬一天是一天,幹到退休拉倒。
景泰六十六年了,大明還有這麼窮的省。
這是朱厚煐完全沒想到的。
永珍省不止人口淨流出,尤其是女性人口,基本都去隔壁的吞武省、湄公省打工去了。
省內離婚率也高,現在剩下的基本都是老年人帶著孫子孫女,兒子兒媳都離婚了,有感情還好的,夫妻倆也都去隔壁省打工去了。
最奇葩的是,景泰六十三年,永珍省的省治孔敬市,竟然有初中倒閉了,因為整個初中就招到了三個學生,無奈之下倒閉了。
像汴京的初中,都人滿為患,老師不夠用。
人口達到四十億的大明,永珍中學居然招不到學生,也是大明奇景。
永珍屬於是一處爛,處處爛。
人口流失,經濟衰退,教育自然也跟著衰退了,好老師好醫生都去汴京工作了,剩下的都是混子。
教育資源肯定是越來越差。
家裡有能力的,肯定送孩子去汴京讀書,家裡沒條件的,也得挑個好學校。
永珍省是大明第一個被迫教育改革的地區。
小學、初中、高中能合併的合併,倒閉了一多半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