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國缺奴隸,朱見漭又摳不肯花錢買,就接納難民,讓他們給商國打工,整個社會上的底層工作,全是白人在做。
根據統計,商國每年都會累死三十萬以上的白人。
而朱見漭忽然回國繼太子位,朱見淇一家則來商國當商王,政治家族兌換,這段時間是政治空白期,難民湧進來的數量更多,且沒有地方妥善安置。
有白人揭竿而起,短短三四個月期間,有一百多起造反,但都被朱見漭手下的精兵強將給滅了。
可是,商國軍隊陸陸續續被調走,替換來的是大明老爺兵,在不熟悉地形的情況下,幾次被反政軍擊敗,對方士氣大振,招募了大批白人,目前已經成為第一反政武裝。
朱見淇又病死在路上,朱佑榶要掌控朝堂,還要操辦喪事,還要顧及新朝局,焦頭爛額,這就給反政軍做大的機會。
現在的反政軍,已經有三十萬白人,並不斷擴充中,很多從奧斯曼逃亡過來的百姓,都加入了反政軍。
有人說這支反政軍背後是奧斯曼當局在操縱。
也有人說,是趙國在資助反政軍。
反正反政軍背後肯定有財團,因為他們的裝備,都是制式裝備,有的還是大明軍工廠出產的。
朱佑榶繼大商皇帝位後,趙王朱佑椆就對大商本土虎視眈眈,作為大商和德國的緩衝國,趙國居然和德國正在簽署停戰協議,打算揮師東向,攻打大商。
奈何朱佑榶並不特別重視反政軍,反政軍主要盤踞在克里米亞半島上。
可隨著時間推移,整個半島被反政軍控制,並軍勢向東,試圖切斷大隋和大商的聯絡。
大商依舊沒什麼動靜,還是大隋出兵,擊退反政軍,將反政軍趕回克里米亞半島上去。
朱見漭做大商皇帝時,對克里米亞極為重視,因為這是黑海上商國最重要的出海口。
一旦克里米亞丟掉,大商的海上貿易基本被切斷。
朱佑榶面對冗雜的朝政,都焦頭爛額,哪裡有功夫管一個半島啊,縱然知道半島戰略位置重要,可派兵去平叛,誰來拱衛中樞啊?
朱佑榶能防守住莫斯科就知足了,商國那些老臣子仗著資格老根本不理他,那些國內既得利益者,壓根就不歡迎他這個新皇帝。
所以,收拾朝局極為困難。
看見商國虛弱,齊國、趙國和魯國悄無聲息地將疆域往東推了二百里,發現商國還沒有動靜時,又推了二百里。
本來,商國最西邊的領土是聖彼得堡,佔據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可是聖彼得堡被趙國侵佔,兩國以拉多加湖為界,但一個月過去,趙國就全佔拉多加湖。
魯王不敢兵鋒直指莫斯科,但他喜歡烏克蘭平原啊,這塊廣袤的平原,是東歐最富裕的地區。
整個歐洲的糧食供應,基本靠波蘭平原、白俄平原和烏克蘭平原供應糧食。
最關鍵的是,哥薩克汗國並沒有被完全收服,這正是魯國收服的良機。
魯王疆域悄悄往南推。
幾年來,魯王朱佑棅已經徹底懷柔了白俄,整個白俄羅斯現在全是楚國,被波蘭統治時期,白俄人口還剩130萬左右。
囊括進入魯國之後,白俄人還剩90萬人,基本搖身一變變成了魯國人。
朱佑棅秉承他爹朱見漭的政策,並沒有亡國滅種,而是進行懷柔漢化,主要是魯國缺少勞動力,掏馬桶掏大糞種地挖礦這些活,總得有人幹吧。
明人肯定不幹,隨著世風愈發浮躁,種地自食其力都被人瞧不起,農民都成了下等人,所以明人現在種地都不願意。
總得需要農夫吧。
恰恰,白俄人和波蘭人是天生的農夫。
他們就擅長土裡刨食,不擅長戰爭,和明人像不像?
同屬於農耕文明,同樣被侵略,但白俄和波蘭,對反抗者是躺下的態度,華夏人是反抗,我是弱但你不能欺負我,白俄和波蘭則是誰欺負我我都不反抗。
作為躺平一族,白俄人在魯國就變成了社會最底層。
90萬白俄人中有60萬女子,好看的都被賣去風月場所了,醜的要麼變成奴婢,要麼嫁給那種大明窮老頭了。
剩下的30萬白俄男人,就成為了底層民眾的代名詞。
但他們也能討到老婆,因為魯國人口太少了。
魯國全國人口才600萬人,大藩國中人口最少的國家。
朱佑棅特別發愁人口難題,魯國人口都是從商國移出來的,還有各國罪犯他們都接收,才堪堪600萬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