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手一摸就樂了:“這東西估計從另一個地方做出來的,然後送到你買的店裡,最後送到這裡來,有四十分鐘了,中間加熱過。”
“這不就說明,店面的原主人不在,咱們去買,他們就得從別的地方買,再馬不停蹄地送過來嘛。”近侍可不敢直接給朱厚煐吃,要經過幾輪試毒。
在東鄉呆了三天,看到的都是假臉假笑。
無論去哪,都是安排好的,沒意思。
朱厚煐離開東鄉第三天,又派人悄悄潛入東鄉,走訪了兩天,才追上大隊伍。
他身邊的侍衛,是朝廷隨時派過來的,不定期輪換,還是隨機輪換,這些侍衛有藩國抽調的,有的是宮中侍衛,還有各邊軍出身的也有本地衛所的,都是隨機抽調。
等輪值時,他們會收到朝廷的封賞,然後就各回各家,任務內容保密。
如果朱厚煐身邊一直是一批護衛,很有可能會被腐化,一方面是難以看到地方真貌,另一方面則是安危無法保證。
只有身邊的太監和宮女、太醫、帶刀侍衛,以及幾個心腹,是恆定的,其他人都是隨機輪換。
有的邊軍都不知道要執行什麼任務,到了駐地,才被告知任務內容,任務時間也是隨機的,全看中樞怎麼調配。
此時,朱厚煐正在巴州。
東鄉情況匯總到他手裡。
“難怪不敢讓孤看看真相呢。”朱厚煐嗤笑。
大明是基建狂魔,基建是考察地方官員政績的一項重要指標,朝廷每年都會拿出一大筆錢,投入地方基礎建設。
東鄉這地方就不一樣。
每年的建設,都是投資在幾條固定道路上,幾乎年年修,而有問題的道路,當做看不見。
先不說從中撈了多少錢。
就說百姓上下班,方不方便啊?動不動就修路封路,一年兩年的修,道路兩邊的店鋪全都倒閉,百姓不得不便宜拋售房屋。
然後呢,這裡的官員節節攀升。
因為道路修的好啊。
只要上面來檢查,就會發現,這道路修得全國第一好。
廢話,本來就是一條好路,在上面鑲鑽,能不好嗎?
監察史是瞎嗎?還是御史是瞎的?
是怎麼檢查的?
朝廷為什麼會年年都批覆呢?不知道修的是同一條路嗎?
地方有辦法呀,換街道名字,檢查的人是發現不了的,上面批條子的人,一口氣批幾百個城市的條子,誰會一條條街去查呢?
至於監察史和御史,都收錢了唄。
官員年年考評為極優,最高一等,然後呢,這條道路成為全國樣板道路,讓天下人來學。
學他們就修一條路嗎?
還是學他們欺上瞞下?
“池淺王八多。”朱厚煐目光陰鷙:“發報吧。”
這大明,就被這些人給搞爛了。
一個城市的資源啊,全都集中在幾條路上了,就靠這幾條路,官位節節攀升。
大家有樣學樣,誰還會好好治理地方呢?
那些無人整修的道路,有的已經泥濘難走了,有的因為人滿為患,天天出車禍,有的更是被私搭濫建,導致通行不暢,什麼問題都有,偏偏沒人管。
反正只要盯著這幾條路,就準保升官,誰會看其他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