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允忠爬上來:“微臣代先祖父,懇求陛下,改立太子!”
作為勳貴中的領頭羊。
他的話,代表著整個勳貴的立場。
楊信的下場歷歷在目,太子秉政後,那等功勳老將尚且坐冷板凳,他們這些廢物點心,能得到重用嗎?
而且,太子早就表露出要推行推恩令。
爵位是所有勳貴世家最重要的東西。
為何明軍戰鬥力強悍,就是封爵呀,爵位世襲罔替,傳到明朝滅亡的。
如果實行推恩令,明軍戰鬥力斬半。
別以為天下封國皆是明人,戰爭就沒了。
大大相反。
未來的國際局勢,遠比全是異族要更加險惡,因為大家政治、經濟、科技水平基本持平,而不是像後世各國,差距很大。
軍事力量在未來爭霸中,極為重要。
再說了,如果廢了太子,那麼立的就是商王朱見漭,朱見漭可是個馬上皇帝,看看他的東歐打下多少領土啊。
這樣的人當皇帝,大明就具有對外開拓屬性,那麼勳貴是不是就更加得到重用了?
按理說文官應該討厭這樣的皇帝。
但沒辦法啊,太子觸動所有利益集團的逆鱗了。
單單管制一項,就讓文體行業市值暴跌。
這些行業的背後金主是誰呀?就是站在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啊!
文化行業,更是朝臣最重視的行業,這種管制,等於管制文人的喉舌,那是文官的根子啊。
好,就算可以不談利益。
太子秉政思路,也和老皇帝背道而馳,老皇帝是任用老臣,相信老臣,更大的放權。
太子可不是啊,他繼位後,會立刻排除異己,將老皇帝留給他的人全都除掉,大家也被逼得沒辦法了。
他們也管不了誰當太子,新太子如何是未知數,反正這個太子肯定不行。
朱祁鈺看著這些跪著的人,眼中淒涼。
太子多麼不得人心啊。
為什麼把這些人都給得罪了呢?
太子就沒一點好嗎?
有的,他勤勤懇懇,日日早朝,沒有錯漏,治政水平也算可以。
可為什麼天下人都反對他呢?
哪錯了?
因為他觸動了所有人的利益。
推恩令,勳貴討厭他;擅改國策,文官討厭他;眼睛不往下看,百姓討厭他;什麼都瞎管,商人討厭他;無功無德,藩王討厭他;甚至,在宮中肅貪整肅風氣,宮人還討厭他。
所以,這不是逼宮,恰恰又是逼宮。
朱祁鈺眯著眼睛:“老夫八十七了,尚且沒活夠呢,你們都還年輕,怎麼就活夠了呢?”
“可上天不會再給我五十年了。”
“大明未來的路,我也管不了了。”
“貿然換國本,龐大的政務需要我來處理,可我現在的身體已經支撐不了龐大的政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