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公開發表的同時。
皇宮夜晚,被電燈照亮,大明正式邁入電氣時代。
這不是大明第一個電燈。
第一個電燈,從景泰五十七年,一直亮著,電燈公司還出資蓋了個紀念館,讓遊客進來參觀。
到景泰六十年六月,電燈在紫禁城亮起,整個紫禁城,全部通電。
為了通電,工部對紫禁城很多建築,進行了防火改造。
下電線的時候,皇帝出資,翻新了紫禁城。
整個紫禁城的電力系統,共花費2000萬,電力提供的方式,是人工發電。
勞工在紫禁城外手工動力發電。
工錢是皇帝出的。
一度電,大約需要10塊錢,每天晚上,紫禁城就需要70萬元。
工程師正在攻堅火力發電技術難題,預計三年內就能完成攻關,同時鑽研的還有水力發電、風力發電技術難題。
還有發電機、電力輸送的難題。
預計在十年內完成技術攻關。
皇帝願意當這個冤大頭,每天用十幾萬元的消費,來養活供電技術。
因為,紫禁城不是全部開燈,只是開幾個大殿的燈,其他殿還照常用煤油燈。
皇帝出資,證明這個專案很有市場,皇帝也做天下人典範,連皇帝都願意用電燈,權貴肯定趨之若鶩。
可並沒有如皇帝料想般那樣,民間技術尚且停留在蒸汽機時代。
對於更新換代,沒有特別大的需求。
電氣革命,也是宮中一力推動,效果不大,很多投資,都是皇帝出大頭。
本來皇帝預想把電力收歸國有。
中樞官員覺得斥資巨大,大明疆域如此遼闊,想讓每一家一戶都能用上電,沒個百年是建設不成功的。
再加上後期龐大的維護費用,花大錢收小錢回本,完全是虧損的。
關鍵是不值得。
投資大見效慢,萬一虧損了呢?
所以,中樞認為,發電廠應該是公私合營,公家建廠,私人也建廠,對發電廠企業數量不設限制。
有能力的就入場,沒能力的就退場。
由百姓自己選擇哪家用電公司。
不要搞什麼企業壟斷。
於國於民,益處都不大。
朱祁鈺太瞭解朝廷官員的心理了,不就是想分一口湯喝嘛?
私企?
哪來的私企,背後不都是你們嗎?
可是,他年紀太大了,太子又是個鼠目寸光的,根本看不到這件事背後的政治意義。
這是國家命脈啊,能控制在別人手裡嗎?
倒是朱佑榶跑到養心殿,和老皇帝發了一通脾氣。
“爺爺,這就是公器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