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借給魏國二百年,朱見淇籤的字,老皇帝沒簽字。
朱見濬想在印度尋找一個海島,作為魏國的一塊飛地,然後魏國投資,修建一條諸國共管的鐵路。
問題是,海島都封出去了,都是宗室。
他們本來就對分到一塊島嶼不滿意,都在尋求陸地上的領土呢,哪裡肯將自己的島送給魏國啊。
朱見濬求到皇帝這邊來,皇帝給他寫信說,尋求飛地,不如和一個沿海國家結盟,利用他國水港便是。
能和魏國結盟的是許國和伊國。
許國佔據巴基斯坦和印度卡奇灣的半島,中間隔著布拉哈汗國、葉爾羌汗國,和一片土人聚集區,就是阿富汗。
阿富汗是大明西征的兵員集中地,這塊名義上屬於大明,其實是諸國共管。
伊國則是東伊朗,外加阿富汗一塊地盤,土庫曼,是伊國。
這幾年,一直在休養生息。
準確地講,在等待時機,擴充領土。
和他一樣想法的是,封在印度北部的皇十七子寧王朱見淮,他的寧國,和大明烏斯贜接壤,佔據尼泊爾,巴基斯坦東部,外加一塊阿富汗地盤。
在景泰四十年時,四國達成秘密協議。
先梳理內部,等國力強盛後,就發兵攻打葉爾羌汗國和布拉哈汗國,三國平分兩個汗國領土。
印度六王,其他四王,倒是沒有北面領土的想法,都不想要一塊飛地。
印度六王,除了寧國外,都有出海口,都願意和大魏合作。
景泰五十六年。
起因是葉爾羌汗國君主薩亦德,在景泰五十五年,病死在行軍途中,手下叛亂,薩亦德長子拉失德被殺死,汗國徹底內亂。
景泰五十六年,魏、伊、許、寧四國,分四路,攻打葉爾羌汗國。
葉爾羌汗國全靠薩亦德支撐。
薩亦德一死,汗國瞬間分崩離析。
根本架不住四國攻掠。
好在薩亦德這些年,刻意收攏和大明有仇的人,安置在葉爾羌汗國裡。
如今奏效了。
聞聽大明攻來,葉爾羌內部雖然內亂,但還是給予四國迎頭痛擊。
景泰五十六年七月,大明參戰。
三個月後,葉爾羌汗國被瓜分殆盡,汗國徹底崩潰。
同時,五國刀鋒指向僅存的布拉哈汗國。
布拉哈汗國可沒有薩亦德這樣的超級名將,以前不吃他,是擔心薩亦德起兵反魏。
僅用一個月,布拉哈汗國崩潰。
中亞戰爭徹底落下帷幕。
三國重新劃分地盤,魏國卻將哈薩克的全境,都給吞進去,並且牢牢佔據裡海和鹹海中間的土地。
魏國的霸道,讓四國聯軍,瞬間分崩離析。
差一點,就彼此打起來了。
然後三國向皇帝上疏,求皇帝重新劃分疆土。
也為四國戰爭,埋下伏筆。
中亞除了諸國共管的阿富汗外,已經沒有異族了,全是大明藩王,怎麼分阿富汗,也要成為議題。
隔壁大商。
大商已經吞併了克里米亞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完全佔據高加索地區。
這期間,波蘭尋求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