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行宮出來。
羅綺和程信低聲商量。
“朝鮮王並不好糊弄,要催促王越快些南下了。”
羅綺算算時間,王越駐守在義州有四個多月了,人吃馬嚼,供養騎兵,是一筆極大的費用。
皇帝雖有錢,但也不能給王越這麼花呀。
寧可訓練一支大明騎兵,也不能給韃靼兵餵飽了。
從朝鮮移民需要花的錢,連中樞都有意見,這筆錢足夠再養一支萬人騎兵隊了,卻用在無效移民上。
朝鮮和安南不一樣。
安南有自立野心,朝鮮卻沒有,而朝鮮漢化更徹底,大明收朝鮮之地,朝人自然簞食壺漿逢迎王師。
皇帝卻堅持移民遼河套,豐盈遼寧、熱河人口。
簡直是捨本逐末,有錢沒地方花了。
再說了,女真人把朝鮮禍害夠嗆,大明去撿這塊爛地,還要治理,留著這筆錢治理朝鮮,不香嗎?管那些屁民死活幹什麼呢?
“王越南下,李滿住必然北逃,不會和王越硬碰硬,屆時朝鮮沒了壓力,還會心向大明嗎?”
程信目光陰鷙:“陛下讓吾等出使朝鮮,是禍亂朝鮮,而非救援朝鮮。”
“羅兄,可還想入主中樞?”
程信卻問這樣一句話。
羅綺微微一愣,自然是想的,但還有可能嗎?
“那就拿出政績來。”
“你我皆非佞臣,皆非草包之輩。”
“雖所處陣營不同,但你我皆有真才實學。”
“不靠逢迎,靠真才實學,照樣能再入中樞!”程信認真道。
羅綺何嘗不想再入中樞?
問題是皇帝把他們踢到窮鄉僻壤的地方,擺明了不想看到他們,失了聖心,再如何努力,又有何用呢?
“羅兄,你我雖遭到貶斥。”
“但汝子羅黼,吾子程敏政、程敏德亦受重用。”
“陛下並無歧視。”
程信認真道:“說明陛下雖厭惡吾等人品,卻亦重用吾等能力。”
“吾等憑能力,必能再次重歸中樞!”
“而且,平定朝鮮,乃是潑天大功,必名垂青史,吾聞聖上建文武廟,吾等納朝鮮于大明,難道不是入廟之功嗎?
“羅兄,即便吾等不為自己著想,也該為孩兒掙一份前程呀!”
羅綺頓首不語。
他兒子羅黼,頗有才名,卻數次落榜,皇帝將他納入宮中侍衛,並擅加重用。
而程信的兩個兒子,更是了不得。
程敏政和程敏德都是讀書種子,兩個人都被皇帝恩准入國子監讀書,並時常宣入宮中,考校學問,叮囑其努力向學。
旁人以為皇帝恩重其父,並不知其父羅綺、程信被中樞貶謫,蓋因皇帝厭惡。
甚至其家族,都認為羅綺和程信,在朝鮮有大功,兒子被皇帝格外重用。
但他們深知,他們來朝鮮一年有餘,卻寸功未立。
一切都是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