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頓兩頓沒事,但長時間吃黴米,就會中毒。”
“才有了這一幕。”
邊鏞倒吸口冷氣。
年富是真狠啊。
把黴米賣給賊寇,這可是三十萬條性命啊,年富眼睛不眨一下,雖未親手殺戮,但因他而死的,不知道多少!
邊鏞終究還是嫩,打仗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自然要想方設法殺死敵人。
“敢問大人,那夜不收叫什麼?”
年輕人好奇的點,總是在某些英雄身上,而不願意看事件的本質。
“鄒萇!”
年富淡淡道:“東廠送來的。”
“據說此人善於潛伏,善於打探情報,又做事果決。”
“此番立下大功,只是不知他是否命大,能存活下來!”
賊寇吃黴米,鄒萇也得吃呀。
就看鄒萇的命了。
鄒萇?
邊鏞瞳孔微縮,這個名字有些陌生。
他雖入宮侍奉時間不長,但對皇帝身邊的人,瞭如指掌,並未聽過鄒萇的名字。
這樣機敏的人物,應該不是無名小卒。
又是舒良舉薦的,可見其人根基頗深。
那麼他是誰呢?
“上馬!”
年富不再敘說,留下幾個人看守俘虜,翻身上馬,挑下一個營盤。
一路順風順水。
但在黃土關附近遭到抵抗。
年富打仗,一是謹慎,二是用重兵碾壓,用兵力取勝,戒驕戒躁,勝不喜敗不餒,見勢不妙又及時撤退。
這樣打仗很難看,一點不英雄,一點不精彩,卻能保持長勝。
而根據鄒萇送出來的城防圖,年富知道,賊首聚集在河南光山縣附近的木陵關附近。
所以年富一路急行軍,打下營盤後,就留少數人看守,其他人繼續北行。
一路疾馳。
本來,賊首聚集在三省交匯地帶。
但歐信率兵堵住南直隸後,他們恐懼歐信,一定會湧向河南方向。
他們的打算很明確,一旦湖北官兵進山剿匪,他們退之不及的時候,就從關隘入河南,去河南就食。
年富率兵一路而來,遇到幾波抵抗,都被廣西狼兵輕鬆鎮壓。
賊寇的強大,在於動起來,而非實打實的攻堅,真是正面交鋒,十個匪寇也打不過一個明軍。
現在被困在大別山裡,賊寇徹底失了先機,只能成為砧板上的肥肉。
明軍神兵天降。
在夜間突然扎進木陵關附近的營房裡,把賊首給端了。
一個個求饒不迭。
天氣炎熱,這些賊人正圍著喝粥呢。
他們也想大魚大肉,問題是外面剿匪剿得厲害,大別山裡獲得補給難之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