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困難是要解決的,不能總想著規避困難。”
“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大寧有于謙,朕不信于謙擋不住區區滿都魯。”
朱祁鈺語氣一變:“朕說句實話,北京,距離敵人的兵鋒,實在太近了,沒有戰略縱深,處處被動。”
“朝堂養九鎮軍隊,只不過為了保護北京罷了。”
“因為國都在敵人兵鋒之下,導致九鎮不敢出擊,不能打野戰,更不敢失敗,處處受制,所以不是大明官兵不行,而是環境太差!”
“最近幾日,朕日日夜夜都在看地圖。”
“歸根結底,是國都的位置太差了。”
“天子守國門,其實是被動的,不得不守,不是什麼值得稱讚的好事。”
“朕也想過遷都回南京,但以江南的繁華,用不了兩代人,這偌大的北方就會丟掉,大明就會成為南宋小朝廷,這是定都南京的歷史定律,任誰逃不過、也改變不了的。”
“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朕思前想後,想出兩個辦法。”
“其一,大規模訓練騎兵,朝堂花大價錢在徵兵、練兵、打仗上,練出一支縱橫漠北,而且必須永遠保持世界第一的騎兵。”
“因為永樂朝到宣德朝,證明了精銳部隊會老、會變差,一旦變弱了,就會捱打。”
“所以,必須要一直強盛下去,那就需要以戰養戰,國朝的所有錢都要花在戰爭上。”
“這不現實,大明不是遊牧民族,漢人是有家、有地、有產的,不可能只搶不生產,這不符合長治久安之策。”
“其二,邊境線北移!”
“禦敵於國門之外。”
“只有擁有巨大的戰略縱深,才能讓我們的軍隊,可防守可出擊,而不必心心念唸的是保衛國都。”
“諸卿來看地圖,若是北移至和林,依託鄂爾渾河建立防線,大明的國都,就不再是邊境,而是腹地了。”
“再不濟,也要到喬巴山,依託臚朐河,這樣就有了足夠的戰略縱深。”
“朕知道,你們會說,漠北土地貧瘠,種不出來作物,不能供應吃喝。”
“朕已經在找了,相信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這種農作物。”
“到時候,別說和林,就是捕魚兒海,朕也要收回來!”
奉天殿內群臣響應者寥寥。
都認為皇帝異想天開。
想成為千古一帝,想瘋了。
當初太宗皇帝就是這麼瘋的,最後因為自然環境、吃飯問題,不得不扔了這些土地,退回內地。
“陛下,當務之急還是守好邊境。”胡濙一句話,戳破了皇帝的雄心大略。
求求啦,別做夢了。
醒醒吧。
朱祁鈺吧嗒吧嗒嘴:“好,那就派梁珤去遼東,一旦大寧被破,京師朕來守!”
“此事就這麼定了。”
“沒奏事就下朝吧,諸卿不必擔心,大寧不會破。”
朱祁鈺對於謙極有信心。
因為韃靼不是真來打仗的,只是佔便宜,順便整合內部的。
“臣等恭送陛下!”
下了朝,朱祁鈺步行回到乾清宮。
“宣梁珤覲見。”
進了乾清宮,朱祁鈺一邊喝藥茶,一邊處理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