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陛下,老臣以為,以不變應萬變。”
王直率先開口:“瓦剌被我軍打殘,韃靼內亂,正好給大明休養生息的寶貴時間,我們應該關起門來,發展自身。”
李賢卻有不同意見:“啟稟陛下,老臣以為,應該派使團出使瓦剌與韃靼。”
“說下去!”朱祁鈺來了興趣。
“瓦剌戰敗,我大明是戰勝方,應該逼迫瓦剌稱臣納貢;”
“而韃靼,亡我大明之心不死,正該藉此機會,雷霆出手,犁其汗庭,分解韃靼,徹底消除北方憂患。”
“老臣以為,我大明應該雙管齊下,同時對瓦剌、韃靼施以辣手,一勞永逸!”
李賢急聲道。
沒看出來啊,李賢還是個主戰派!
等等,不對勁!
李賢是想將朕的眼睛,從國內轉移到國外,用瓦剌和韃靼當釘子,讓朕去碰。
等到朕碰到釘子了,知道痛了,再想回國整飭國內,面臨的阻力就是現在的千倍萬倍!
好手段啊李賢!
最奸猾的是,李賢沒有直接說出來,而是先讓王直說,再反對王直。
把自己摘得乾淨。
聰明人啊。
“陛下,雖然打了勝仗,但也是運氣成分居多,當前還是以穩定為主,山東、湖廣尚且不安穩,而且寧藩躍躍欲試,老臣以為,還是當穩定為主。”
王文瞪著李賢,你不能為了轉移陛下的視線,就把大明往火坑裡推啊!
漠北是個無底洞!
草原人不是多厲害,而是他們會跑啊,跑到誰也找不到,等大明退走,他們又回來了。
太宗數次北征,都是空耗錢糧,找不到敵人。
除非大明能夠在草原上紮根,否則就是追著打,打著打著,人丟了,找不到了,等大明軍撤走,人家又回來了。
“王大人,此時是橫掃漠北的最佳良機!”李賢認真道。
“錢糧呢?從何而出?”王文問。
李賢看了眼皇帝。
朝中百官將貪汙錢返還內帑,皇帝的內帑估計超過了七百萬兩銀子。
要是算上不動產,肯定超過八百萬兩了!
皇帝從來都沒這麼富過。
九門提督府、養馬軍、侍衛軍、團營,全都在擴軍,都是有生力量,估計有五萬人了。
有兵有糧,拿出去消耗掉,多好。
王文瞪了眼李賢,就你心眼多!
朱祁鈺還真在思考,錢沒了可以再賺,反正天下肥羊多,若真能借機橫掃漠北,才是真的大賺。
可打下來,如何紮根草原呢?
他可不想和太宗一樣無用功,打一仗換取二十年和平,這樣的仗打得毫無意義。
“王偉,你怎麼看?”朱祁鈺問。
“陛下,臣以為可打,也可不打!”
王偉認真道:“不打的原因,瓦剌雖然沒了一部,卻還有兩部,實力尚未受到折損,而且,往西之地,還有瓦剌諸部,如哈密等國,皆是瓦剌藩屬國,真要徵兵的,完全可以。”
“韃靼雖然有政變之亂,但微臣擔心,一旦大明軍隊深入漠北,韃靼會迅速平息政亂,變得鐵板一塊,我軍反而促成了韃靼統一,得不償失。”
“而且,還要算上兀良哈,倘若我軍攻破了瓦剌或者韃靼,得利最大的就是兀良哈,兀良哈很有可能吸收吞併之後,成為新的瓦剌、韃靼,又成為我大明的心腹大患!”
王偉說得條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