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老臣知道陛下收復天下之雄心,奈何河西、河套已經不是隋唐時期的了,過於殘破,承載不了太多人口了。”
李賢苦笑:“陛下可令山陝多種樹木,保護水土,慢慢滋養,多年之後,山陝還可能再現盛唐榮光,屆時便是我大明返回河西之日!”
王文、林聰等人頷首,同意李賢的話。
“白圭,你怎麼看?”朱祁鈺問。
“微臣同意李閣老之言,收復失地不難,難得是治理,就算朝堂如今寬裕些,能支撐些年,過些年終究還是要放棄的。”白圭直言不諱。
糧食!
限制大明發展的,是糧食問題!
“如果朕能解決糧食問題呢?”朱祁鈺環顧眾臣。
“倘若糧食不成問題的話,陛下莫說漠北,就算是全復大元領土,也無所謂!”
李賢笑道。
“陛下,糧食是重中之重,大元之所以統治如此廣袤的疆土,是因為人少,蒙人不善治理,喜好殺戮,每到一地便大肆屠城,經常殺的萬里無人煙,所以才統治如此龐大的疆土。”
白圭認真道:“但我煌煌大明不是,我大明善治理,每到一處,便行懷柔之策,繁齒人丁,用不了多少年便興盛繁榮起來,而人口多了,吃食便不夠了。”
“是以中原王朝富庶,胡族貧瘠。”
“白侍郎之言有理,陛下,大明僅靠兩京十三省,卻成為天下最富庶的盛世大國,全因明人勤懇,精耕細作。”
呂原發言:“而胡人粗忽,以為馬上打江山,便要在馬上治江山,最後一塌糊塗,灰溜溜退出中原。”
呂原言下之意,是說,若漢人家有餘糧,就會瘋狂生孩子,過些年孩子太多,吃的還是不夠吃。
所以,他在勸諫皇帝,天下間其他土地貧瘠,讓皇帝專注於兩京十三省,就足夠了。
中原王朝國祚二百年,原因就在這,人口太多,養不起了。
“諸卿說的都有道理。”
朱祁鈺緩緩道:“傳旨各地,搜尋可種植的植物,全部運送入京,朕親自來培育!”
“若大明沒有者,可與西番貿易,只要他們有作物,不管花費多大的代價,也給朕弄來!”
“內閣,下中旨!”
“天下各地官員,都給朕找,找不到的就降職,納入下一次京察,知道了嗎?”
朱祁鈺寒著臉道:“找到的,此作物能吃能廣泛種植,可賜金符!”
“陛下聖明!”
百官叩拜。
尋找新的作物,推廣種植,才是聖天子該做的事情。
當然了,若真有能吃的作物,早就有人進獻了。
皇帝願意折騰,就隨他折騰吧。
朱祁鈺其實想找玉米,但不知道玉米有沒有傳入大明,反正弗朗機人一定有。
“再給商人下旨,進獻作物者,準其一子入科舉!”朱祁鈺這招夠狠的。
和西番交易頻繁的,都是走私商人,若給他們一個官身做做,指不定能激發其積極性。
“陛下,商人去哪弄來的作物?”傻乎乎的俞山開口了。
說完就後悔了。
見其他官員都低頭不語,顯然這是個馬蜂窩,心照不宣的。
估計就騙皇帝呢!
殊不知,皇帝心中有數。
這就有點尷尬了,更尷尬的是,被某個傻瓜戳破了尷尬。
“等他們弄來,你就知道了,千萬別小瞧商人的力量,若有三倍的利潤,商人就會發瘋的。”
朱祁鈺話音方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