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科幻靈異 > 新異能少年 > 古代治國之道帝王之道

古代治國之道帝王之道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道德經

所謂過去所說的帝王之道,很多人理解成權謀詐巧,首先權術這個東西當然是存在的,但它只是術,不是道。

這裡提一個問題,就是前面說過商君說的四種治國辦法,分別是帝王霸三種道,還有一個是強國之術。就是說道和術它是不同的。術只是辦法,手段,解決眼前問題,道呢,他是要解決根本的問題的。所以帝王之道和帝王術是完全不同的。

那麼帝王之道是什麼呢?五帝、三王之道,說具體點就是仁義道德。

在這裡先說一個問題,前面說了禮治的很多好處,那麼這裡先說說它的壞處,禮的壞處就是虛偽。

為啥這麼說呢?因為禮終究只是外在的東西,它只是個形,說簡單點,禮是用外在的形式讓人向善,法是用外在的懲罰讓人不作惡。這兩者都在一個層次上,外形的那個層次,不入內心。很多人的禮說白了,就是表現出來給人看的,形神不同不就是虛偽麼?所以單獨的禮是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當然這是純粹的禮這種形式,但加上內涵就不一樣了。仁義是禮的內涵,它是高於禮的,劉備斥責許汜似乎是無禮,但許汜身為名士在天下大亂之時不思解救之法卻求田問舍,是不義,劉備斥之是仁義,所以沒有誰說他無禮。商湯伐桀武王伐紂並不合禮法,卻因為驅除暴虐而被視為仁義,所以仁義是高於禮的。

說道仁義道德,實際上它是四個不同的層次,從高到低是道、德、仁、義,每一層也有上下。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

簡單的說禮僅僅是有善之形,是不是真的是善呢?不一定。仁義是有為之善,但仁者無心為之、義則是有心為之,到德這個層次也分上下,越接近上層越無為。

也可以這麼理解,禮法在一個層次,透過外力要求人向善去惡,禮主向善、法主去惡。但這都是外力,不入內心,那麼這個外力沒了人還是要幹壞事。

王道仁義,仁義是有為之善,仁無以為,所以廣,義有以為,所以狹。仁義的存在就是要去惡揚善的,用各種作為比如廣施仁政、懲奸除惡乃至像湯、武一樣興仁義之師弔民伐罪等等,這些都是有為的。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仁義所提倡的一切,包括忠孝在內都是因為大道廢棄、社會敗壞造成的,社會有惡才需要仁義,如果社會沒有了惡那麼也就沒必要去仁義、智慧、孝慈、忠信了。仁義的最終目標就是道德,為啥叫仁義道德呢?就在這裡。

所以黃帝、堯舜治國講無為而治,帝道無為,我們現在的人不理解,政府無為天下不亂了麼?他們是透過重德達到無為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我們通常認為的德,比如誠信、善良、正直等等,這當然是德,但這仍然在下德的範疇,因為當人強調這些德性的時候他們的反面如虛偽、邪惡、奸詐等等仍然存在。

而到上德的境界就不這樣了,上德不德,連誠信這種概念都沒有了,所有人都是理所當然的說實話,什麼是誠信?對那樣的人來講,講誠信都會讓他墮落,因為講誠信這個概念就會牽扯出他的反面也就是虛偽出來,就可能刺激人說慌。

另外說一句,有人認為道家講愚民,感覺道家絕聖棄智就是要讓人蠢,進而說道家法家是一體。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智慧出有大偽,因為人間有虛偽才需要智慧去分辨,那麼沒有虛偽不就不需要這個了麼?世道亂了才需要人去拯救,大道廢有仁義,那麼整個社會都講道德,最後達到上德甚至道的境界,還要仁義幹啥?他講的是這個。到無為境界有為的東西是錯的,但對五濁惡世來說仁義簡直像太陽一樣明亮。

最新小說: 窺天者! 古穿今,皇后娘娘靠直播上天火爆全皇朝 我有一座怪物牧場 快穿:大佬,今天逆襲嗎? 采薇不是妖妃 真靈之火旗 冒牌邪神 仙亦人間客 無敵主宰 純熟意外:我老公不靠譜 荒城之下 海龍城下 異世界,我有精靈魔法師 我的東京聲優人生 人在大魏,朝五晚九 穿越農女遇上本地王爺 灰色季 我在美漫賣惡魔果實 仙鑰 公主只想苟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