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其他那些蚊蠅之類的昆蟲,蟻族乃是昆蟲中社會性最強的物種之一。
蟻后、雄蟻,兵蟻,工蟻…………族群內部天然就有著明顯的階級劃分和社會分工。
每一隻螞蟻都有著自己的工作,就像一架龐大機器上的一枚螺絲釘一樣,共同支撐起了整個蟻族的興衰。
而任何一隻螞蟻如果離開了族群,也都活不長久。
這種強大的社會性保證了蟻族一旦開始進化,必將是整個族群的集體進化。
而並非像其他物種一樣基本都是以個體進化為主。
只有當進化的個體達到一定比例的時候,才能帶動整個族群一起進化。
這種集體進化的屬性在初期優勢還不明顯,但越是到後面,效果就越發突出。
就好像如今這山海界中的情形一般。
在進化狂潮掀起的前三百年,蟻族雖然也同樣開啟了靈性,但在眾多物種當中根本就不起眼。
然而在進入第四個百年後,蟻族才將其可怕的潛力真正展現出來。
經過幾百年的進化,蟻族根據各自生存環境的不同,分裂進化成了迥然相異的四大種群。
其中一支熱衷於向地下發掘,採食地下的植物根莖,動物腐屍,蚯蚓,以及其他昆蟲留下的蟲卵等等,幾乎不再在地面上露頭。
常年礦工般的生涯使得這一支的螞蟻開始變得極具力量,一隻普通的成年螞蟻可以長到成年人的手指大小。
並且為了更好地適應地下的生存,這一支螞蟻甚至還進化出了類似蠍子一般的螯足。
只不過根據分工的不同,螯足形態也有所區別。
其中兵蟻的螯足如同兩隻鋒利的大剪刀,明顯是用來攻擊傷敵的。
而工蟻的螯足則進化得上寬下窄,大頭圓鈍,乍看起來倒有幾分像後世挖掘機的挖鬥一般。
明顯更適宜用來掘土挖洞。
至於雄蟻和蟻后。
只需呆在巢穴裡享用工蟻採集來的食物,也不需要像兵蟻一樣戒備攻擊其他物種,倒是都沒有進化出螯足來。
這一支螞蟻被潘隆命名為地行蟻。
另外一支螞蟻則喜歡到樹上築巢,主要靠採食花蜜和樹上的汁液果實為生。
同時整個族群都進化出瞭如同蜜蜂一樣的翅膀和尖銳帶毒的尾針,體型卻和後世的馬蜂差不多。
因此被潘隆命名為蜂蟻。
第三支螞蟻靠近大海,主要以海中的水藻以及浮游生物為食。
於是一部分肢足便演變成了蹼掌一般,成為既能夠在水面滑行,也可以在水中生存的存在。
後來甚至連巢穴都從陸上搬遷到了靠近海岸的淺灣之中,於是這一支螞蟻就被潘隆命名為水蟻。
最後一支螞蟻則沒有改變生存環境,依舊生活在陸地表面。
不過也進化得比原來大了不少,體型不比地行蟻小多少,但種群規模卻要比地行蟻大得多,而且極富攻擊性。
主要以陸地上的昆蟲以及一些小型動物為食。
一旦發現食物,便會悍不畏死地發動潮水般的攻擊。
具有著超強的紀律性和戰鬥意志,不把獵物撕碎決不罷休,表現得比最兇猛善戰的軍隊還要來得悍勇和鐵血。
因此這種螞蟻也被潘隆命名為陸戰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