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我對邵蔻沒印象
西峰鎮金樺企業排汙總量超標的資訊, 在上午十一點傳到監管人員的手機上。
金燁從政府規定的環保公司裡購買的裝置遠不足配備生産鍋爐的一半數量。從對比明顯的資料來看經營者在上面節約成本,鑽空子。
邵蔻和蘇惜文和負責人約談,對方操著口音, 對環保這塊避重就輕,把責任踢皮球,“我們這樣幾十年了, 沒出啥子事情……”
中午去巡查,人員結構上也漏洞百出。
負責排汙處理的崗位人手不夠,治理技術落伍了至少十年, 更新換代跟不上, 裝置老舊。其二, 消極怠工, 摸清楚監督檢查時間,玩了一場貓鼠遊戲。
“還有就是嘛, 管理機制也出問題,就沒有從根源上解決。”蘇惜文在上報檔案上條條例出。
她倆中午在鎮上兜轉,鎮上有個果園,路上能看到挑擔施肥, 拉著一車蘋果的老人。
一戶人家祖孫倆在家門口吃米粉, 小孫子調皮不吃飯,抱著只玻璃瓶甩來甩去,裡面是隻快死掉的知了。
太陽曬的他滿頭大汗,一隻黃毛小狗跟在他身後跑, 老太太端著搪瓷碗訓他,驚天動地。
蘇惜文是家裡的獨女,掌上明珠,奶奶爺爺, 更是到了溺愛的程度。
問起邵蔻,後者簡單幾句概括,她很少提起林韻,母女日常聯系,頂多是報個平安。
“所以經常和你聊天的是你小姨?我以為是你媽媽。”
“我有個雙胞胎妹妹,叫邵言,她在上海。”
“認識這麼久了,才知道你是雙胞胎。”
蘇惜文身邊沒見過雙胞胎姐妹,好奇地多問了幾句,邵蔻也不介意,問什麼答什麼。
走到一家小店,兩人要了兩份雞湯米線,細米線下鍋,煮熟撈起,兩只大口藍瓷碗端上桌,淋上高湯,香菇,香菜,小蔥撒裡面。
醬料和肉末各一大勺,老闆娘問要不要加一種小菜,是他們當地的特色。
邵蔻試著加了一點點,蘇惜文抗拒地皺眉,挖了勺辣椒醬,端著碗到空位吃。
老闆娘手腳麻利,把店裡收拾的幹淨,看她們是外地人,說免費續米線。蘇惜文和邵蔻都擺手說吃不下了。
飯後走出小店,街頭那戶人家敞著門,老太太吃完午飯在門口做手藝活,兒媳婦也搬著馬紮做工,蘇惜文買了兩瓶水過去,笑容甜甜的,和老人家聊天解悶。
從兩分錢一個的手工活問到鎮上企業。老太太的兒子就是金燁的工人,小鎮上都是工人子弟,金燁這種私營企業成立以來,在鎮上建學小學,修路,蓋圖書館,幫助鎮上解決了一大就業問題。
走前她們留心做了個問卷調查,面對附近在廠職工對環境治理過程的反饋,發出去兩百分,收回來一百六十四份,有效問卷一百五十一份。
後續又對相關部門基層員工所做調研,居民和員工對於環保工藝的滿意程度分別達到42%和34%。
其中摸到重要訊息是,金燁企業存在晚上偷排。
團隊裡,喬青有個植物選育研發,蘇惜文對接的是鎮上其餘兩家礦業公司,邵蔻手裡也積壓了不少待處理檔案,還是義不容辭地攬下對金燁監測任務。
正式工作從三月中旬起,出於目前情況和當地政策的考慮,她秘密外出蹲點取證,廠房二十四小時運轉,奇怪的是,監測合格,汙水處理也符合標準。
遞交上來的排放情況表,邵蔻仔仔細細看過d 排放量、氨氮排放量,條條框框都沒問題。
同行的小王熬不住了,後半夜就鑽回麵包車,放倒椅背補覺。
連續三天風平浪靜,部門甚至和當地記者溝通好,但接連幾次巡查沒查到不合規的地方,報社的劉記者道:
“是不是搞錯了呀,之前四川不是有家金屬製品公司也出過一次新聞,舉報了之後來現場檢查,沒發現異味,監測結果也符合國家標準。”
邵蔻機警,想起往年某地新聞案例,“會不會保留了原有道,檢查時停産,利用了其他排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