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似乎更好對付一些,因為相對更容易發現,幾乎無所不在,俺頭疼就是交手時被此魔偷襲所致。
抑鬱潛伏的更深,往往緊跟著焦慮出手,招數陰毒,極難防範。
範仁,遭遇二者,無法脫身,很多情況是被大環境所逼迫。
而改變境遇是另外的登龍術。
焦慮雖然也與境遇關係很大,但更在於自身體質,元神的特點。
有些人天生就是磊落,什麼事都不上心。有些人則錙銖必較,生怕有閃失。
我們知道,元神對於危機,是必須做出反應的,對危機不反應或反應遲鈍的都不是好元神。
人所遇到的威脅分為二種,面對肉體上的威脅會用疼痛提醒,而面對精神上的威脅,則用焦慮來提醒。突發的疼痛通常意味著身體的某種問題的爆發,長期的疼痛就已經轉為了慢性的病症。焦慮可以加速麻煩的解決,而長期的焦慮就會形成不好的習慣,變成焦慮症。而麻煩不解決,又會打擊到理想國,加深抑鬱。
疼痛的作用是提醒,避免身體更大的傷害;焦慮之產生也類似,是防止理想國出現更大的損失。
我一直懷疑,人類社會在進入文明時代後,尤其是現代社會後,一直是在進行逆淘汰。即越明白的人,越容易焦慮,所以要是元神脆弱的人,最好不要去上學,上大學,考研讀博,知識越多越反動,還不如做個快樂的無知者。哈哈,開個玩笑。
抑鬱和焦慮確實是高等動物的標誌。而克服抑鬱和焦慮的能力,體現出了人類情商的進化。
你看生育多的,大都是不發達地區的人,他們才不會焦慮養育的問題呢,生活也很快樂。
人類社會的特點,劣幣逐良幣麼,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其實不光是人,看看地球上的動物就知道了,城市裡留下的是蟑螂和耗子,烏鴉麻雀,只有最不焦慮的動物才能活下來。
歷次戰爭動亂,勇敢的人總是更大犧牲。
說起中國人,清朝的時候,留頭不留髮,大多有點骨氣的人都寧死不屈了,唉,人種退化啊。
打住打住,這成了給自己添堵了,還是接著分析焦慮吧,這就夠焦慮了。
元神對危機的感應完全於依賴識神的判斷。傳說中的第六感需要喚醒動物的本能。
識神的知識面越廣,知道的越多,他傳達給元神的危機感就越多,元神再強大,也會應接不暇的。甚至最後會將焦慮形成習慣。
對於危機,元神是一定會焦慮的,會焦慮的元神是個好元神。我們再多的修煉修養,再多的佛性雞湯,其實都是在幫助識神做正確判斷,以及幫助元神改掉壞習慣。
什麼壞習慣?就是在不該焦慮的時候焦慮,或者過分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