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腸鎮,不過是多山的渝州地界一個很尋常的小鎮。
如果說特色的話,應該是其建在山上,因為地勢的原因,整個鎮子的建築如交錯魚腸一樣,陌生人走在裡面很容易迷失。
一位約莫三十來歲的說書先生,頭纏著方巾,在魚腸般的路上行走。
他看起來輕車熟路,緣於這裡本就是他的老家。
小巷的盡頭,有一棵枯死的松柏,如一塊朽木,又如一具體屍體,聳立在那裡。
說書先生徑直推開了旁邊的門,走了進去。
這裡是一間小院,小院後面又有三條黑漆漆的廊道。
這三條廊道到底會通向哪裡,即便當地人也不清楚。
畢竟這裡是私宅,依照著山勢,這宅子建得也如魚腸一樣繞也合情合理。
說書先生徑直走入了左側的廊道。
走過一片黑暗之後,前方又出現了一棵枯樹。
結果他的人影在那棵枯樹旁邊一晃,已然消失在地上。
樹下是一片幽暗的空間,看起來似乎是一個祠堂,顯得肅穆而神秘。
說書先生走在裡面,雙眼就像是在發亮。
前方,出現了一塊白色的屏風。
屏風前,站著一個和他一樣打扮的說書先生。
兩人五官也有些相似,只是一個滿臉皺紋,有些老態,於是看起來倒不像是兄弟,更像是一對父子或者叔父。
說書先生接過了這位老說書先生遞過來的香燭,走到了屏風後面。
到了這時,這祠堂上方已垂下了好些紅線。
那些纏繞的紅線中,吊著一塊肉團。
肉團是黑色的,表面佈滿了紋理,看起來既像是一塊肝臟,又彷彿是一種丹藥。
說書先生解下了方巾,手指輕輕一彈,一簇火焰便在指尖綻放開來,點燃帶來了香燭。
香燭燃燒起來,映照著說書先生的臉。
這時,他已跪在地上,對著那塊吊著的肉三叩九拜,嘴裡唸唸有詞。
彷彿他面對的不是一塊肉,而是自己的祖宗,或者說神明。
更為詭異的是,當香爐的煙兒冒起來的時候,那塊黑色肉團竟然蠕動起來。
它的表現開始出現一道道裂口,以及一個個小洞,就像是一張張嘴和一個個鼻孔,在瘋狂吸著這香燭。
而這時,燃燒的香燭內裡燃燒得更為劇烈,看起來竟有些毛髮指甲之類的事物夾雜其中。
噠噠噠.
這時,那塊黑色肉團開始掉下黑色汁液,落入了下面那隻瓷碗中。
說書先生小心包這隻瓷碗用布匹包好後,退了出來。
和之前那位老先生站在了一起。
老先生如戴著人皮面具一般,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冷淡說道:“我以為你不會這麼早回來。”
中年說書先生回答道:“我也沒料到。”
“太歲如何?”老先生問道。
“它會盡量喚醒我們的族人。”中年說書先生回答道。
老先生冷清說道:“如今情況真有這麼不堪,需要你這麼早就請用太歲?”
中年說書先生思索道:“這段時日,我們族人數目雖未明顯減少,可掌控人心、顛倒是非的願力卻在減弱,連太歲都察覺到了。”
老先生依舊一臉麻木,說道:“為何會如此?”
“大俠說書人,這群新冒出來的邪魔,竟和我們擁有相似蠱惑人心的能力,在他們出現的地盤,漸漸已能和我們分庭抗禮,這不利於我們一統江湖。”中年說書人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