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運的一滴血滴入碗中,包括李世民內的人所有人都死死地盯著這個碗,就好像是發現了珍奇異寶似的。
一滴血進入碗中,不到半盞茶的時間,只見李運的血和李世民融在了一起。
“融了,融了,融了。”
太監李德全一旁激動地說,而李世民見到血液相融,那張緊繃的臉上也露出了寬慰的笑容。
太子李承乾則截然相反,他信誓旦旦舉報,沒想到結果會是這樣。
至於房玄齡的表情則顯得複雜許多,見到李運的血和唐王的血融在一起,他長舒了一口氣的同時又變得凝重起來。
舒心的是李運和自己都無礙,可凝重的是李運不是自己的兒子,難道自己一直以來幫的都不是自己的兒子?這讓他頗為不悅。
但他不能表現出來,而且還要說:“陛下,血液相融,便證明雲王是你的兒子,如今真相終於大白天下。”
唐王舒心了,可房玄齡堵心了。
李世民知道自己做錯,他拍了拍李運的肩膀,說道:“雲王,是朕冤枉了你,朕給你道歉。”
“父皇,您不應該對兒臣道歉,你應該道歉的人是房大人,以及兒臣死去的孃親,僅憑一封密信便懷疑心腹大臣和結髮妻子,實在有失妥當。”李運說道。
李世民是個知錯就改的人,於是他連忙給房玄齡道歉,至於死去的樂瑤待歸天之日再與她賠禮。
一切真相大白後,李世民注視著太子,說道:“太子!眼下你還有話可說?”
當初,李承乾不惜以太子之位擔保,如今偷雞不成蝕把米,眼下可是悲催了。
“父皇,兒臣錯了,請父皇責罰。”李承乾旋即跪在地上,祈求原諒。
方才還是老看熱鬧不嫌事大,緊接著變成了慫逼模樣。
“只憑一封信,卻不查明真相,便跑到御前告狀,誣陷親兄弟,險些害得朕錯殺良臣,若不懲治於你,只怕你將來更是變本加厲。”李世民大怒,“來人吶,將太子幽閉承恩殿,沒有朕的旨意,不準踏出宮門半步。”
“父皇饒命啊,父皇!!”李承乾苦苦哀求。
這種事應該狠狠地踩一腳,可李運沒有這麼做,過分的落井下石只會引來唐王的反感,所以李運的高明之處便是為他求情。
“兒臣懇請父皇饒恕太子。”
“你說什麼?饒了他,他剛才可是誣陷你,害得你們險些喪命,你卻求我饒了他?”李世民不解地問。
李運非常堅決,說道:“兒臣以為,此次之錯,不盡然是太子過錯,很顯然這等密信乃是人為,此人不過是利用了太子對我的仇恨罷了。”
“說到底,太子也不過是被人利用而已,所以錯不在太子,而是幕後的有心人。”
仔細想來,的確是有著幾分道理,這封信很顯然是有人故意為之,只不過是藉助太子之手。
“你說幕後有人操控一切?”李世民問道。
李運沒有把話說死,道:“兒臣不敢斷言,可有件東西請父皇一觀。”
李運從懷中拿出一張紙條,這張紙條就是那日提醒李運的飛箭傳書,上面寫著:太子發難,快逃。
待李世民看完後,不解地問:“這有能說明什麼?”
“父皇不知,此人為何知道太子要發難兒臣,很顯然是早有圖謀。紙條上說讓兒臣快跑,可知若兒臣真的跑了,那又說明什麼?”
李世民恍然大悟:“說明你做賊心虛,不敢面對朕,所以才會逃跑。”
“父皇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