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語驚四座 (第2/3頁)

推薦閱讀:

譁!!

這下子所有人都不再淡定了,朝堂上都為之沸騰了,一人雙狀元,文狀元和武狀元,文武雙全皆為天下之最,如此當真是太恐怖了。

“文武雙狀元,不愧是朕的兒子,哈哈!!”

李世民又再一次的大笑起來,這一次,不禁是他,就連不少朝臣們也是隨之大笑,而秦瓊、尉遲敬德等人更是豎起大拇指。

“雲王,好樣的,俺老程果然沒有看錯你。”程知節用那粗大的嗓門,高聲大喊,頗有幾分英豪氣。

“文治武功,雲王真乃人中龍鳳啊。”

……

現場近乎一片倒的讚美之言,反觀李承乾更像是個跳樑小醜,又一次成為了李運的陪襯。

本來說好的將榜眼和探花召來,豎立一個典型模範,可如今在李運的光輝下,他們二人顯得實在是微不足道。

不過,駱賓王和許嵩二人倒也沒有在意,反而是明白了自己跟李運的差距,方才聽他的平定西南的策略,佩服的可謂是五體投地。

本來說好的是要當眾訓斥眾皇子,給他們上一堂思想教育課,卻如今似乎主題正在發生改變,變成了問政朝堂。

只聽李世民問道:“雲王,朕且問你,在你的策問之中,朕有幾點尚不明白,你給解釋一下。”

“父皇請講。”

“策問中,你提到改土歸流,可是有想過朝廷一旦實施,必然會引發西南土官們的反彈,大亂亦將就此發生,如此一來,改土歸流固然是治本之策,卻還是存有隱患。”

是啊,所謂改土歸流便如同削藩一樣,縱觀古今,君王欲要削藩,哪裡不是爆發了戰亂。例如:明惠宗朱允炆意圖削藩,結果燕王朱棣叛亂,是發生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靖難之亂,最後朱棣稱帝。

再比如:康熙年間,愛新覺羅玄燁削藩吳三桂,導致吳三桂造反,儘管戰亂平息,朝廷卻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面對李世民的質疑,李運答道:“所以兒臣才在策問中提到,先以以夷制夷,朝廷調撥軍戶入西南,制衡西南諸藩,在啟用當地夷民而非土司,並以此論功行賞,用推恩之法,雙管齊下,進行分化。”

“這是為何?”

李世民不解之處就在於此,為什麼要用夷民百姓,而不是土司,相比之下,土司們的實力更大,反而更有利於政策的事實。

而李運也是看出來李世民心中的疑惑,說道:“兒臣明白父皇的意思,不過,父皇可是發現過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

“西南叛亂之禍源便是在於土司,儘管朝廷實以仁政,可他們仍舊是不滿,饒是父皇再開明,叛亂也不會從根本上杜絕。”

正如李運所說,西南的叛亂在於土司,就算朝廷的政策再好,土司們總會時不時的造反,向朝廷找存在感。

“土司造反,乃為家常便飯,饒是朝廷派兵鎮壓,卻總是治標不治本,今日或許平叛,明日他們或可捲土重來。故平叛不在於土司,而在於夷民。”李運侃侃而談,“若土司手中沒有夷民追隨,試問他們又如何造反?”

這個道理就好比是打仗無兵,就算為將者有著通天之能,終究是力不從心,此中道理可謂一般無二。

李世民恍然驚醒,拍案說道:“對啊,若土司手下無民可用,他們拿什麼造反?”

“兒臣以為,父皇及各位大人們,之所以覺得西南難平,便是在於你們固有思想所至,你們將土司和夷民視為一體,不可分割。殊不知,二人迥然不同,朝廷封賞土官,撫卹夷民,可實際上,土司得到封賞,得到朝廷撥付的錢財,可他們未必將錢分開夷民。”

“就算他們分給夷民,夷民感謝的也會是土司,而非朝廷。既然如此,何不朝廷派遣入住官員,直接將錢分開夷民,藉此收買人心,何樂而不為?”

不得不說,李運的答疑解惑,甚覺有理,唐王李世民聽得認真,聽的仔細,此刻他就像是學生,得老師諄諄教導,毫無帝王架子。

“兒臣在策問中也說過,以夷制夷和推恩令的核心乃是分而治之,據不同群體制定不同方法,如此方可事半功倍。”

最後一策,改土歸流,當前兩者順利完成後,這第三策才是根清溯源的辦法,策問中也將的明白,流官替代土官,從而強化中央集權,已然無需多問。

待李運全部解析清楚後,所有人才真正的恍然大悟,原本就是個尾大不掉的問題,被所有人想的太過複雜,在本質上忽略了最根本的東西。

“妙策!”

李世民拍案叫好,困擾朝廷的西南政事,就這麼被李運解決了,當真乃是大快人心啊。

“雲王之策,妙不可言,諸位臣工以為如何?”李世民問道。

最新小說: 將軍夫人有點野 團寵三歲小公主,她又甜又奶 “名門貴女”江小蘺 瘋批王爺的獨寵醫妃不好惹 一品典籤官 我為隋帝楊廣 五個大佬男友碰面後,我以死謝罪 長女璟妧 炊煙 長亭短,嘆紅塵 攤牌了!這太子妃我不當了 還政於朝之歸魏 原始人日記 大離守夜人 靖安侯 大明:我爹是朱元璋 大宋世祖 美人與我畫押,讓我臥底偷家 紅樓,我成了寧府玄孫賈薔 明末賊王